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芬太尼组(F组),观察气管插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MAP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降低(P〈0.05或P〈0.01)。插管后6 min,SF组与F组比较,MAP绝对值上升有明显差异(P〈0.05);HR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明显减慢(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比,舒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组(R组,n=20)和芬太尼与异氟醚静吸复合组(F组,n=20)。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后5 min、3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两组停止静脉或吸入麻醉药至拔管的时间,苏醒后是否再入睡及外科医生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插管前、手术开始后5 min的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插管前与插管后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前HR和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苏醒时间[(5.6±0.7)min]明显短于F组苏醒时间[(15.9±1.6)min],P<0.05,R组再入睡率低于F组,R组外科医生满意度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输注用于小儿唇腭裂修复术,具有消除快、苏醒快等特点,是临床上比较安全的新型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声带息肉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R组采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F组采用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结果R组麻醉中循环波动小,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较F组快。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声带息肉手术,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epiduralanesthesia,TEA)处理冠心病疾患,因其阻滞T1~5交感神经而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及相关动脉而改善心肌缺血,促进整个心脏功能好转恢复[1]。本研究旨在探讨TEA治疗冠心病心衰的实际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列入本项研究的病例均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衰患者计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4~74岁,平均67岁。12 方 法病人侧卧位,心衰严重的也可坐位常规消毒局麻下行T3~4或T4~5椎间隙穿刺,并置入硬膜外导管,并连接佳士比9300型注射泵,用0125%布比卡因作…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并发急腹症36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6.
地佐辛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L组给予0.2%罗哌卡因;DL组给予地佐辛5mg+0.2%罗哌卡因;FL组给予芬太尼5μg/kg+0.2%罗哌卡因;FLF组给予芬太尼5wg/kg+氟哌利多2.5mg+0.2%罗哌卡因;镇痛药总量均为200ml,给药模式均采用负荷剂量5ml,背景流速5ml/h,单次按压追加(PCA)剂量3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第1、4、8、12、24、48小时各时点的静息疼痛并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PCEA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结果:L组术后4、8、12、24h各时点VAS评分和PCEA平均有效按压次数与DL组、FL组和FL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L组、FL组和FL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和48h时4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DL组和FLF组在恶心、呕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LF组有2例出现了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PCEA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8.
邢书军 《中原医刊》2009,(17):82-83
严重先兆子痫患者由于其病理生理特点,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血管系统处于低排高阻状态,全身血容量相对不足,剖宫产时采用硬膜外麻醉或重比重腰麻时可出现严重低血压导致产妇处于休克状态。而等比重腰麻由于其血压波动较小已成功地运用于健康产妇剖宫产术。本研究通过观察等比重腰麻用于严重先兆子痫患者和健康产妇剖宫产术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等比重腰麻用于严重先兆子痫患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对新生儿窒息不同复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抢救新生儿窒息快速有效的方法。方法 取新生儿窒息 135例 ,根据窒息程度将 135例分为轻度窒息组 (A组 ,4≤ 1minApgar评分≤ 7,n =99)和重度窒息组 (B组 ,0 <1minApgar评分≤ 3,n =36 ) ,每组处理上有采用口腔吸引后面罩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1) ,也有采用气管插管吸引后辅助控制通气 (方法 2 )。结果 方法 2与方法 1相比 ,5minApgar评分显著增高 [A2 vsA1=(9 3± 0 6 )vs(7 8± 0 3) ,P <0 0 5 ;B2 vsB1=(8 5± 0 4 )vs(6 7± 0 6 ) ,P <0 0 1],复苏处理时间显著缩短 [A2 vsA1=(5 7± 1 2 )vs(8 6± 1 4 ) ,P <0 0 5 ;B2 vsB1=(8 1± 1 8)vs(11 3± 2 2 ) ,P <0 0 1]。结论 采用气管插管辅助人工通气对新生儿窒息 ,特别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0年3月以来对低位硬膜外麻醉穿破硬脊膜后直接于蛛网膜下腔置硬膜外导管行连续腰麻并术后留管行蛛网膜下腔持续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