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总结B超引导经皮肾活检经验,分析其在肾脏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应用Tru-cut穿刺针对204例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就穿刺取材成功率、诊断修正率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99.1%,取材肾小球数目(16.4±4.8)个,修正诊断率30.4%,并发肾周血肿0.9%。结论B超引导肾活检安全简便,并发症少,诊断修正率高,对肾脏病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并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 (NS)并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临床与病理的特点。方法对NS并少尿型ARF 1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率 3.4 5% ,发病年龄 ( 41.0± 13.1)岁 ,90 .9%有明显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较严重 ,肾病理类型非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变占 4 0 % ,经CRRT、MP冲击等综合治疗肾功能恢复时间为 ( 17.0± 3.4 )天。结论NS并少尿型ARF发病年龄有、中青年化倾向 ,并多有明显诱发因素。应注意肾小球活动性病变在ARF发病中的地位。合理运用CRRT技术、MP冲击疗法 ,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骨矿代谢指标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腹膜透析 中心75例CAPD随访患者2010年10~11月、2011年1~2月、2011年4~5月、2011年7~8月4个时间点血清钙、磷、iPTH的变化趋势.结果 本组患者平 均年龄(53.2±16.5)岁,男/女为45/30,年轻(<64)/年长(≥65)为52/23,糖尿病/非糖尿病为32/43;血清钙夏季高(2.47±0.19mmol/L)、冬季低 (2.17±0.26mmol/L),这种季节性变化在男性、年轻、非糖尿病患者更加明显;血清磷、iPTH冬季高(1.90±0.56mmol/L、399.4±384.3pmol/L)、夏季低 (1.66±0.50mmol/L、261.6±325.1pmol/L),男性与女性相同,年长患者、糖尿病患者无季节性变化.结论 CAPD患者血清钙、磷、iPTH呈现季节性变化,除 气温以外,广东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可能是导致这些参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影响。方法将60例CA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另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Hcy、hs-CRP、LDL-C及CCA-IM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Hcy、hs-CRP、LDL-C及CCA-IMT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CCA-IM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cy等指标变化与LDL-C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APD患者Hcy水平及CCA-IMT,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d1受体激活对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Nod1受体激动剂iE-DAP作用大鼠原代培养腹膜间皮细胞0、1、2h,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的表达。结果随刺激时间延长,LC3-Ⅱ/LC3-Ⅰ蛋白表达比值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亦增加。结论 Nod1受体激活可诱导腹膜间皮细胞自噬的发生,这有可能发挥清除细胞内细菌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1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8例ARF患者不同年龄组的临床特点。诱发因素。病程与转归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诱发ARF的因素各异;老年组更易于发生少尿型ARF,少尿时间最长,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最多。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组肾功能恢复率最高。结论 对药物性ARF应引起高度重视;而重视老年人ARF的预防和处理。是降低ARF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院1991~1996年共收治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活动、狼疮性肾炎(LN)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9例,其中7例得到控制,肾功能恢复。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情况本组9例均为女性,年龄18~41岁,平均29岁;病程6个月~11年。发生肾功能衰竭前,全部按1982年美国风湿学会11项中符合4项以上的标准[1]确诊为LN,经肾活检均为弥漫增殖病理类型。均接受常规治疗,其中7例为缓解期维持治疗,2例激素减量后自转中医治疗,病情一度稳定,尿蛋白定量在08~1.2g/d,血肌酐在90~215μmol/L。肾功能急骤恶化时间在1~3个月内。4例在发生感染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技术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1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单腔导管,行CVVH模式治疗。于CVVH治疗前后,检测血液电解质和肾功能,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8h抽取静脉血液检测炎症介质,其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有关炎症介质因子。观察心功能指标和临床转归。结果19例患者CVVH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K+均下降(P<0.05);肿瘤坏死因子á、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降低(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脏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13例,Ⅲ级4例;显效15例(78.8%),有效4例(21.2%),除个别患者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CVVH能清除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多种炎症介质因子,并可降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和K+水平,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何建发  张健  黄洁平  伍军  刘纯钢  邓行江  何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78-1780,178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CAPD患者42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CKD.non.HD)患者17例(HD组)及健康对照组16例,收集有关临床参数,采集外周血,检测CEC数目、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血磷(P)、清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计算残余肾功能(RRF)、溶质清除率(Kt/V)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CEC与CCA-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CAPD组及HD组CE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CEC较HD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及HD组CCA-IM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CCA-IMT较HD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HD组、健康对照组CEC与CCA-IMT呈正相关。CEC是CAPD组CCA-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C是CAP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CAP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是危重病之一 ,一旦出现肾衰竭预后更差。低血压 ,感染性休克 ,并发大出血的肾衰竭患者 ,是传统血液透析治疗的相对禁忌症。自 2 0世纪 70年代新开展的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已越来越多的使用。我院自 1998年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MODS 7例 ,现报告其疗效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1岁~ 6 3岁 ,平均年龄 (4 6 .5± 8.3)岁。原发病肾病综合症 2例 ,狼疮性肾炎 1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心功能Ⅳ级 1例 ,鱼胆中毒 1例 ,重症急性胰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