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拓莫兰(还原型谷胱甘肽)常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我科使用阿拓莫兰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肝损害,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阴道中分泌物对于尿常规的临床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妇科检查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集,试验组采用有护士采取一定的方法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再进行尿常规采集。两种采取方法均为同一人的尿液采集。比较两组的标本检验结果。结果:试验组采用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再进行尿液采集,检测出患者的红细胞,上皮细胞,白细胞均少于对照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影响较大,因此在针对尿常规检查时要采取阻止阴道分泌物的方式进行尿液采集。这一方式保证了尿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研究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本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13收治的150例急性肾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患者给予50mg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B组患者给予100mg哌替啶肌注;C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25mg静注联合哌替啶50mg肌注,比较和观察3组患者使用药物的镇痛效果以及副反应。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B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C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3%,经X^2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A组(14.8±3.9)h,B组(13.3±1.1)h,C组(2014±1.4)h,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之间副反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与哌替啶的疗效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与哌替啶相比其起效时间更为迅速,同时更加安全,副反应少,是一种治疗急性肾绞痛的有效、安全的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探讨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紧急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超负荷剂量和常规负荷剂量治疗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45例患者,标记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与心脏不良反应和出血风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1.11%,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4.44%,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邓素贞 《吉林医学》2014,(6):1344-1344
目的:探讨在检验科中开展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科服务满意度的效果。方法:以检验科为研究对象,开始开展质量控制活动,比较活动过程中前12个月与后12个月在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对检验科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随着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的实施,临床科室、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对检验科工作的满意度上升。结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验科的服务满意度,值得长期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病人分为心跳骤停5min内心肺复苏术组、5~10min内心肺复苏术组、10~30min内心肺复苏术组,并以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共计4组,用ELISA法测各组静脉血中的ICAM-1水平。结果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时间越长的心肺复苏术患者静脉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越高(P〈0.05)。结论心肺复苏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会明显升高,心肺复苏术越早实施,其ICAM-1水平越低,预后越好(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及混配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人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中毒组有单纯型、混配型两种中毒类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静脉血以及中毒组入院、出院的ICAM-1水平。结果入院时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为815.43±30.58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3.34±28.47) ng/mL。经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ICAM-1水平为528.23 ng/mL,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混配型中毒组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530.37±26.39) ng/mL,与入院时(800.45±30.29) n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型中毒组经治疗后AOPP患者血清ICAM-1平均水平(522.75±25.64)ng/mL,与入院时(799.53±38.29) ng/m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血清 ICAM-1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OPP的血清ICAM-1水平升高,混配型中毒组与单纯型中毒组患者入院的血清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单纯和混配型的AOPP患者都可以采用单纯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原则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处理脑出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201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6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先进行急诊有创测定颅内压(腰椎穿刺压力表测压),再行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无创颅内压检测技术,对两者颅内压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是否具有较准确测定颅内压及其趋势变化的作用。结果:无创颅内压测定与有创颅内压测定两者在结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患者的利益考虑,颅内压监测仪由于其无创的优势,显然更实用于临床诊疗。结论:无创颅内压克服了有创颅内压测定的部分缺点,操作简单,无创,安全可靠,且能较准确判断病情,对指导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钾血症患者不同血钾水平时心电图变化特征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急诊收治的106例高钾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液学分析明确血钾浓度后,根据血钾水平划分成不同的层次,主要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同时对相应的心电图特征加以分析,分析其随血钾浓度变化呈现出的规律。结果: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同自身血钾水平的异常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血钾水平越高,心电图异常改变越严重。随着患者血钾浓度的逐渐增高,患者心电图逐渐出现T波高耸、P波消失以及窦室传导等系列现象,并且患者的死亡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结论:通过高钾血症患者不同血钾水平心电图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为高钾血症疾病的早期发现、病情判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在危重病患者治疗中价值。方法将危重病患者4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谷氨酰胺颗粒鼻饲,剂量为0.5 g/(kg.d)共7 d,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功能不全发生率、免疫功能、白蛋白、感染率及ICU住院天数变化。结果两组APACHEⅡ评分、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感染例数、住ICU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不全发生率治疗组(13.6%)较对照组(27.8%)低,且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谷氨酰胺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肠功能不全发生率、感染率及减少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