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旋转定位斜扳法配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理筋手法及百会穴压灸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旋转定位斜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6.5%(P<0.05)。结论:旋转定位斜扳法结合百会穴压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操作简便,疗效显著,适于在社区康复服务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轻中度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假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HAMA、HAMD评分在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后2、4周呈持续性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4周亦低于治疗后2周评分(P<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邓明其  容健成 《当代医学》2014,(11):156-157
目的观察分析印堂穴持续贴敷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比较其与只单纯采用艾灸神阙穴进行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失眠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艾灸神阙穴进行治疗。治疗组除采用艾灸神阙穴外,还结合利眠贴贴敷于印堂穴共同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5d后观察其疗效。结果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160,P=O.01〈0.05)。结论印堂穴持续贴敷法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艾灸神阙穴治疗,愈后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不便,故临床上宜用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仰头摇正手法配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压灸组各30例,联合组予手法联合压灸法治疗,手法组、压灸组分别予手法或压灸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疗效评估,并随访至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0次后,3组DHI评分、DARS评分及BA、LVA、RVA的V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联合组复发率及DHI评分明显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头摇正法结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