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我部对2002年新入伍的320名新兵进行体检复查,并调查体质状况,其目的是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卫生防病及医疗保健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与癌基因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1、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癌Ⅰ,Ⅱ,Ⅲ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2.5%;71.8%,80.8%;46.7%,83.3%。在Tis-T1期,T2~4期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1.6%,83.3%,73.3%,30.0%。结论:P21与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的细胞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婴儿颅内出血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神经外科自1987~1996年10年间共收治婴儿颅内出血27例。本文分析有关婴儿颅内出血的一般特点及处理,并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12个月。有外伤史8例,年龄在5个月以上。无外伤史19例,年龄在1~2月。全部病例均是足月顺产。1.2临床表现:主诉均为突然全身或局限性抽搐,伴呕吐、发热。起病后昏迷6例,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体征:全部病例有前囱饱满,Ⅰ~Ⅱ度营养不良19例。CT检查22例显示颅内出血;腰穿2例呈全程血性;1例前囟侧角穿刺抽出陈旧性血液;2例情况危急即作钻颅探查证实颅内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老兵参加100m、3km跑步训练前后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刚入伍新兵及军龄≥2年老兵各40例,分别测定静息状态(跑步前),100m及3k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的HR和SaO2。结果:老兵组跑步训练前HR显著低于新兵组(P〈0.01),SaO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新兵组HR显著高于老兵组(P〈0.05,P〈0.01),SaO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3km跑步训练后不同时间点新兵组HR显著高于老兵组(P〈0.05,P〈0.01),SaO2老兵组跑步训练后3、6min显著高于新兵组(P〈0.01)。结论:新兵对高强度军事训练适应性较差,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5.
桡骨头骨折是肘部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其治疗不当容易引起疼痛,前臂旋转障碍以及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肘部关节内骨折认识更加深刻,以及内固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倡通过早期内固定、桡骨头切除或桡骨头置换等手术治疗新鲜的桡骨头骨折[1~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侧重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1例官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对其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平均年龄46.9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流血或排液,妇检示宫颈菜花状或黑色结节状,组织学形态: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形态多样而结构复杂,表现为痣样细胞、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或混合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HMB45、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s-100、HMB45检测对于确诊恶性黑色索瘤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而辅助性化疗及免疫治疗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1发散思维的概念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是指围绕某个问题,向四方扩散,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苏东坡曾写过一首颇有哲理的诗,其中一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说明看待同一事物,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如对“生病”这个问题,病固然给人造成肉体乃至心理上的极大痛苦,但如果用发散思维,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诸多结论:(1)病是一种解脱,它使人暂时避开世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1与癌基因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6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2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21、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癌Ⅰ,Ⅱ,Ⅲ级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1.8%,62.5%;71.8%,80.8%;46.7%,83.3%。在Tis-T1期,T2~4期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1.6%,83.3%,73.3%,30.0%。结论:P21与cyclinD1蛋白在膀胱移行的细胞癌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动态斜角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坚 《中医研究》2001,14(3):48-48
牵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常用的治疗方法。根据医者采用的牵引方式、手法、重量、时间及经验等有所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牵引治疗方法 ,对提高疗效有积极意义。笔者自1988年开始 ,通过临床实践采用动态斜角牵引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 88例 ,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88例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性 164例 ,女性 12 4例 ;年龄 18~ 76岁 ,其中 18~ 3 0岁 13例 ,3 1~ 4 0岁 58例 ,4 1~ 50岁 96例 ,51~ 60岁 87例 ,61岁以上 3 4例 ;左患侧 12 6例 ,右患侧 13 2 ,双患侧 3 0例 ;病程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标准、良恶性参考指标和预后因素。方法:分析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其CD117、CD34、a-SMA、S-100蛋白的表达状况,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结果:本组GIST平均年龄57.5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和消化道出血。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部分区可见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梭形细胞型48例,上皮样细胞型5例,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3例。CD117和CD34多弥漫强阳性,阳性率为89.29%、80.36%。a-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28.57%、25%。56例GIST中,良性9例,交界性15例,恶性32例。良性与交界性病例随访24例均健在;恶性病例随访24例,18例无瘤生存,6例复发与转移。结论:GIST好发于中老年,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特征CD117、CD34阳性。肿瘤临床和病理形态、CD117和CD34表达是诊断GIST的要点。肿瘤直径>5cm,核分裂相>5/50HPF可作为良恶性参考指标。肿瘤性坏死、核分裂相>5/50HPF及肿瘤大小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