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CD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时期4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组.分别对两组实施CDUS检查,检查其IM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RI(血管阻力指数)、斑块检出率、血管狭窄检出率.另外对研究组实施进一步的颈部CTA检测,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并对颈部血管狭窄的一致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的IMT为(1.04±0.30),RI为(0.66±0.05),斑块检出率为86.67%,血管狭窄检出率为22.22%;参照组的IMT为(0.75±0.20),RI为(0.60±0.05),斑块检出率为31.11%,血管狭窄检出率为4.44%.研究组的IMT、RI、斑块检出率、血管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实施CDUS与颈部血管CTA检查,对颈内动脉中度、重度血管狭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US能够成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筛查手段之一,CDUS与CTA两种检查对于颈部血管狭窄评估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联合口服西药依巴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片综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选取曲池、足三里,均双侧取穴,每穴位注入黄芪注射液0.5ml,每2天1次。对照组不做穴位注射。两组均给予口服西药依巴斯汀10mg,1次/日,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日;20天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93.6%,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且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后配合外擦和内服中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外擦和内服中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配合中药物治疗扁平疣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损伤小,无瘢痕,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RNT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获取胃癌诊断相关的蛋白分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T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癌组织中RTN4蛋白的表达率,并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①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RTN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②胃癌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TN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28/46)与25%(6/24),RTN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结论 RNT4蛋白在胃黏膜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HA纳米载体转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联合多柔比星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建立Hu—PBL—SCIDHepG2荷瘤小鼠模型,待皮下种植瘤长至100—150mm3时,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对照组(PBS);化疗组(多柔比星DOX);疫苗组(60Co照射的转染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先疫苗后化疗组;先化疗后疫苗组。末次治疗后第5天处死各组小鼠,用MTT法测定脾脏CTL活性及肿瘤组织浸润淋巴细胞(TIL)杀伤活性;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及CD8+T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化疗组的CTL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疫苗组和先疫苗后化疗组及先化疗后疫苗组的CTL活性显著强于上述两组(P〈0.05),该3组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先化疗后疫苗组的CTL活性增强最为明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该组的TIL活性同样强于其他各组。同其它组相比,先化疗后疫苗组的瘤体内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CD8+T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结论:HA纳米载体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疫苗的主动免疫联合多柔比星化疗具有协同抗肝癌作用,为肿瘤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择理想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和时机,重建下颌骨患病前的外形,恢复患病前的咬合关系,纠正颌面畸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和咀嚼功能。分析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不同办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9年7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颌面外科因各类肿瘤切除手术后实施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76例,比较7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与下颌骨修复方法选择相关的各种因素。结果:自体游离骨移植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者63例,占82.8%,其中4例因术后感染失败。5例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全部存活,修复效果理想。结论:自体游离骨移植是目前最常用的修复办法,但是适用范围局限。血管化骨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修复方法,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各类下颌骨缺损应考虑同期修复,应结合患者自身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修复重建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康复新液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将60例糜烂型OL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瓜霜喷剂治疗,治疗前后2周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64例手足部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仅予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外擦,观察组先予冰柏液治疗,熏洗后再予以白凡士林软膏外擦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湿疹严重程度评分,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部慢性湿疹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及面部表浅肌肉筋膜系统(superficial musculoaponeurotic system,SMAS)在预防腮腺良性肿瘤术后畸形和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中的应用.方法 分离蒂胸锁乳突肌瓣旋转至腮腺缺损区,将胸锁乳突肌筋膜与残余的腮腺咬肌筋膜对位缝合,腮腺切除术后用SMAS折叠瓣填充腮腺床.术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