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ICU病人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TCI)镇静时镇静深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TCI和BIS是否适合国人ICU的镇静监测。方法收集15例65~78岁的ICU危重病人,进行丙泊酚分步TCI镇静。靶浓度(Ct)由0.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平衡15分钟后观察BIS、Ramsay评分。结果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镇静时BIS随着Ct增加而下降。BIS与C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38。Ramsay评分与B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60。Ramsay评分与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P﹤0.01)。结论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可以体现监测的数字化、规范化。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的实施和监测在国人ICU中使用证实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VAC装置联合海绵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时间、填充创面时间、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与填充创面缺损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换药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的时间快,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ICU病人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TCI)镇静时镇静深度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探讨TCI和BIS是否适合国人ICU的镇静监测。方法收集15例65-78岁的ICU危重病人,进行丙泊酚分步TCI镇静。靶浓度(Ct)由0.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平衡15分钟后观察BIS、Ramsay评分。结果丙泊酚分步靶控输注镇静时BIS随着Ct增加而下降。BIS与c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38。Ramsay评分与B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60。Ramsay评分与c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3(P〈0.01)。结论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可以体现监测的数字化、规范化。TCI和BIS联合进行镇静的实施和监测在国人ICU中使用证实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在入院时对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病人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50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MRI)以及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CT异常率为16%(8/5 0),MRI异常率为36%(18/50),中度或重度脑电图的发生率为68%(34/50),采用配对χ 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相对于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轻度度异常脑电图不能排除病毒性脑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负压引流(VSD)联合骑跨椅治疗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3期以上的压力性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VSD联合骑跨椅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治疗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w后,两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VSD联合骑跨椅治疗3期以上压力性损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提高压力性损伤治疗效果,改善其创面。  相似文献   
8.
难愈性伤口是指在期望时间内,创伤部位经一系列治疗后无法正常愈合,甚至演变为慢性溃疡、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以及皮下脂肪液化等情况的一类创面[1]。一般来说,难愈性伤口多是因外伤所致,除了具有创口愈合能力偏差、病程较长、换药程序复杂等特点之外,往往还会增加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加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相当程度的影响。在当前,临床在治疗外伤性难愈性伤口时多是选择涂抹敷料进行处理,但不同敷料的临床治疗效果各具差异[2]。为了提高临床处理外伤性难愈性伤口的水平,本研究拟结合我院于2013年7月1日收治的1名外伤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老年重度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方法 对2000年至2001年在我院诊治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108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中男39例,女69例,男女之比0.6:1,本组病人治疗控制率差,脉压大的频率高,脉压在80mmHg以上的达76%。左室肥厚率高,是非高血压人群的7.5~70倍,多种危险因素集合出现显示总危险度增加,有效治疗后,部分危险因素得到控制。结论 应该有效地控制血压及重视对中老年重度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纠治,以改善短期及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