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肥胖儿伴暴食者、肥胖儿不伴暴食者及正常体质量儿童胃动力学变化,探讨肥胖儿童的胃动力学改变.方法 用实时二维超声观测将20例肥胖儿童伴暴食者、20例肥胖儿童不伴暴食者及20例正常体质量健康儿童的胃动力学表现,对比三者的各项胃动力学指标.结果 超声胃动力学指标:肥胖儿童伴暴食者、肥胖儿童不伴暴食者以及正常体质量健康儿童的胃窦收缩幅度(△V)分别为(485.54±150.33) mm 2、(405.72±175.40) mm 2和(418.66±145.44) mm 2,胃窦收缩频率(F)分别为(4.80±0.89)次/min、(3.85±0.77)次/min和(3.50±0.86)次/min、胃窦运动指数(MI)分别为(2185.15±656.63)、(1519.46±465.28)和 (1447.66±418.65),胃窦半排空时间(t1/2)分别为(17.53±3.14)min、(21.53±3.14)min和(22.53±3.14)min,窦排空时间(t)分别为(32.95±11.88)min、(45.37±12.47)min和(46.68±14.18)min.肥胖儿童伴暴食者较正常体质量儿童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V较正常组增大(P<0.05),F较正常组增加(P<0.05)、MI较正常组增大(P<0.01),而t1/2、t均较正常组缩短(P<0.05);而肥胖儿不伴暴食者与正常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儿不伴暴食者与正常体质量儿童胃动力无显著差别,而肥胖儿伴暴食者较正常体质量儿童胃动力显著增高,胃动力改变可能是部分肥胖儿童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椎末端在诊断脊髓拴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脊髓拴系胎儿8例为(脊髓拴系组)480例健康胎儿(正常组).两组均应用三种超声定位方法检出,分析比较脊髓拴系的诊断率.结果常规方法、常规方法联合扩展剖面容积成像方法与联合三种方法的检出率:健康胎儿脊髓圆椎末端检出率分别为80.0%、90.0%、98.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脊髓拴系胎儿检测率分别为75.0%、87.5%、1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定位胎儿脊髓圆椎末端在诊断脊髓拴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B型和M型超声对胎儿心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择400例在本院接受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应用B型超声检查胎儿心脏的结构,应用M型超声测量胎儿左右心房的收缩期左右内径(LAS、RAS)及舒张末期左右内径(LAD、RAD),计算左右心房的短轴缩短率(LAFS、RAFS),并分析其B/M超声检查结果。测量三尖瓣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以及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结果 B超共检出胎儿心血管异常者8例(2%);正常胎儿心房运动以侧壁运动为主,卵圆瓣和左心房壁为逆向运动,与右心房壁呈同向运动;左、右心房游离壁的运动方式均为心房收缩期的向心运动,心房舒张期的离心运动;随着孕龄的增大,胎儿LAD、LAS和RAD、RAS均呈增大趋势(P〈0.05), LAFS在各个孕周内均显著高于RAFS(P〈0.05),主要与卵圆瓣的运动方向相关;TAPSE与RVPCA相关性良好(P〈0.05)。结论 B型超声能够直观显示胎儿心脏结构, M型超声能够较好评价胎儿心房功能,胎儿期左右心房均有较好的收缩能力。通过测量TAPSE可以评价右心室功能。B型超声和M超声联合应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百色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百色市城区和部分县区幼儿园及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6岁儿童共1 878例血标本,分为~1岁、~3岁、~6岁组和居住在工业区及非工业区组,采用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锌、铁、钙、铜、镁含量;BH2100型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①铜、镁元素在各年龄组均未见缺乏,但均有锌、铁、钙元素的缺乏,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锌、铁元素缺乏有所降低,而钙元素缺乏则有所增多,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居住在工业区儿童锌、铁、钙元素的含量均较居住在非工业区儿童含量低,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01)。②~1岁组未出现铅中毒的情况,血铅水平在3个年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有所增加,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居住在工业区儿童血铅含量较居住在非工业区儿童含量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铅中毒发生率亦明显增加,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9.902,P=0.002)。结论百色市0~6岁儿童铜、镁含量正常,锌、铁、钙缺乏较为普遍,铅中毒出现在~3岁、~6岁组儿童,居住在工业区儿童血铅含量较居住在非工业区儿童含量高,铅中毒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闭环管理人工智能产科超声标准切面质控模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2021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在产前超声人工智能智慧云平台上传的数据(345例共15475帧产科超声图像切面)进行人工智能质控,并在第一季度质控后针对质控结果进行学习。统计并利用χ2检验对比两季度的切面标准率、基本标准率与非标准率的差异,分析两季度质控图像不标准的原因,利用申诉-专家质控的双闭环管理方式检测AI质控的准确性。 结果与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切面标准率由80.76%提高到83.90%,非标准率由5.36%下降到3.33%,完全达到标准切面要求的切面由14.3%提高到42.9%,完全不符合要求的切面由23.8%减少到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7、0.050、1.200、5.676,P<0.001、<0.001、=0.040、=0.017);双闭环管理方式显示人工智能质控准确率为98.5%。 结论双闭环管理人工智能质控模式是一种客观、准确、高效、便捷的质控方式,该模式有利于提高产前超声检查的切面标准度,在产前超声质控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预后与Cyclin D1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及螺旋CT扫描,回顾分析92例经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Cyclin D1基因表达与CT征象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深分叶、棘突征、短细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转移与Cyclin D1表达有关,X^2值分别为6.139、4.727、4.756和5.220,P值均〈0.05;肿瘤大小、空洞、胸膜凹陷、组织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NM分期、年龄、性别与Cyclin D1表达无关,X^2值分别为0.244、0.004、0.411、1.523、0.391、0.040、1.104、1.896,P值均〉0.05。Cyelin D1过度表达与预后有关。Cyclin D1为一负性预后因子,其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Cyclin D1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CT征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并结合CT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胎儿脐带扭转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探讨超声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胎儿脐带扭转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就诊的孕妇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包括孕中期及孕晚期胎儿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依据孕中期超声检查是否有胎儿脐带扭转表现分为观察组(有胎儿脐带扭转)140例和对照组(无胎儿脐带扭转)16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孕中期和孕晚期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同时将孕晚期和出生后婴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0例孕中期胎儿超声显示有脐带扭转声像改变,其中有140例在孕晚期的超声检查中仍然显示有脐带扭转声像改变,且均在胎儿出生后被证实发生了脐带扭转,胎儿脐带扭转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达87.5%;其中有99例胎儿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被超声诊断为脐带绕颈,胎儿出生后均被证实,发生率高达70.7%,其中有22例出生后证实为胎儿生长受限,12例宫内窘迫,3例胎死宫内,3例新生儿窒息。140例孕中期胎儿超声无脐带扭转声像改变,在孕晚期超声声像图无明显改变。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孕晚期超声下脐动脉血流指数变化,显示发生胎儿宫内窘迫者的脐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发生脐带绕颈者其脐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反映孕妇胎儿脐带的特征性表现,对于诊断胎儿脐带扭转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其脐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可反映胎儿在宫腔内的安危,同时孕中期发现脐带扭转征象后可加强孕期监测,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PTEN/MMACl是位于染色体10q23.3上的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简单概述该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产检发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孕妇37例二维和三维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结果 二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5%,57.89%;三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05%,81.58%;三维超声胎儿肢体局部畸形部位和细节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4,10.105,p=0.003,0.004)。结论 相较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可清晰、直观、全面的显示肢体畸形的外形,可补充二维超声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肢体畸形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动力学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FD患者用健脾消痞汤加减治疗1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后的胃动力学改变以及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的分泌情况。[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7.5%;超声胃动力学指标:胃窦收缩幅度(△V)为(518.45±160.40)mm2、胃窦收缩频率(F)为(2.80±0.70)次/min、胃窦运动指数(MI)为(1 450.66±538.75)、胃窦半排空时间(T1/2)为(29.93±0.14)min、胃窦排空时间(T)为(46.35±13.82)min。△V较治疗前提高(P0.05),F较治疗前增加(P0.05)、M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T1/2、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患者空腹MOT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S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结论]健脾消痞汤治疗FD疗效满意,能够改善胃的排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各种胃肠激素的分泌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