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1.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表现为能量代谢、心肌脂肪变性、微循环灌注异常等,逐步发展为心肌细胞重塑、心功能异常和心肌纤维化等。DCM起病隐匿,致病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诊断标准不明确。目前可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间接检测心肌细胞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做出诊断,及时干预,并监测病情发展,逆转或延缓病情,改善预后。本文就DCM病程中不同阶段的影像检测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作为参考标准,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DS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IC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DSCTA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对漏诊、误诊病例影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基于患者层面DSCTA诊断CAD的敏感性为90.91%(30/33)、特异性为68.75%(11/16)、阳性预测值为85.71%(30/35)、阴性预测值为78.57%(11/14);基于每支血管层面,DSCTA的敏感性为89.36%(42/47)、特异性为93.29%(139/149)、阳性预测值为80.77%(42/52)、阴性预测值为96.53%(139/144)。结论:DSCTA对CAD的诊断准确,其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严重钙化会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前瞻性序列扫描绝对时相采集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132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28 kg/m2,HR≥90次/min。根据采集方式分成A、B两组。A组102例,采取80 kV前瞻性序列扫描绝对时相采集(预定义窄时相),B组3例,采取100kV回顾性相对时相采集。比较两组间图像噪声、信噪比(CNR)、对比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有效吸收剂量(ED)。结果:两组间左冠状动脉各分支(LM、LAD、LCX)的噪声、CNR、S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右冠状动脉CNR(RCA 33.00±13.87)和SNR(RCA 26.18±11.95)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可以诊断的节段达98.33%,优秀节段达94.87%,B组可诊断节段98.87%,优秀节段96.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吸收剂量为0.71±0.23 mSv,远低于B组5.13±2.29 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28 kg/m2、HR≥90次/min高心率患者,80 kV前瞻性序列扫描绝对时相采集(预定义窄时相plusing范围190~390 ms)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