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弗氏完全佐剂注射于大鼠踝关节周围组织内,24小时后发生踝部红肿,发热,活动受限及对压迫敏感,形成一个类似于急性关节炎“痛”的模型。刺激电极置于胫神经近踝关节支处,用伤害性电刺激(20~25v,波宽1ms)诱发的背角神经元的放电为“痛”指标,比较了四组具有治疗关节痛的穴位(太溪+商丘,昆仑+丘墟,悬钟+阳陵泉,外关+曲池)电针对背角神经元诱发放电的抑制情况。电针参数为2V,50Hz,30秒,停针后即刻测定诱发放电峰数,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Ⅱ~Ⅳ期压疮患者应用生肌玉红油剂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Ⅱ~Ⅳ期压疮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将患者分为生肌玉红膏治疗(对照1组)60例、美皮康外敷(对照2组)60例以及生肌玉红油剂治疗(观察组)6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组患者Ⅱ级压疮对比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Ⅲ级及Ⅳ级患者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Ⅱ级压疮者上皮细胞生长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观察组Ⅲ级及Ⅳ级患者上皮细胞生长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同一级别的压疮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生肌玉红油剂能提高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上皮生长的时间,其对Ⅲ级及Ⅳ级压疮的治疗效果优于膏状生肌玉红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扩冠治疗及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随诊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赵飞跃 《护理与康复》2010,9(12):1060-1061
总结30例压疮患者应用自制玉红生肌膏湿敷的观察与护理。做好患者的一般护理,根据压疮分期实施玉红生肌膏湿敷换药,定期评估患者及压疮疮面情况,重视压疮局部护理,以促进疮面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浓度低剂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以期降低常规浓度剂量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将平阳霉素8 mg+生理盐水8~10 mL+2%利多卡因2 mL稀释备用.每隔2周左右注射一次,每次剂量不超过4 mg,总剂量不超过20 mg. 结果 45例血管瘤患儿行低浓度低剂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后,治愈率82.0%,有效率100%.与常规浓度剂量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低浓度低剂量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在小儿血管瘤治疗中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更安全.笔者建议采用低浓度,总量控制,小剂量多次注射,间隔时间稍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前已报道,慢性缺氧早期肺动脉压(PAP)适度升高伴有心功能代偿性增强,后者具有明显的生理适应性质,可能是防止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一种积极因素。基于针刺内关穴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本文观察了双侧内关及三阴交穴位埋针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大鼠急性实验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赵飞跃  朱丽霞 《针刺研究》1990,15(3):197-201
<正>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电针能明显提高因踝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引起的关节炎大鼠的痛阈,抑制其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放电,并且发现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注射纳洛酮后伤害性反应明显增强,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抗痛物质的激活。那么在大鼠的行为表现上,这种内源性镇痛系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逆向刺激所致神经性炎症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飞跃  朱丽霞 《针刺研究》1992,17(3):207-211
<正> 很早就有人发现,外周神经逆向刺激可引起外周神经血管的扩张和血浆渗出,用染色剂注入血管与血浆蛋白结合后随血浆渗出可在被刺激的神经支配区域皮肤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防治甲流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及BATMEN-TCM数据库获取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成分数据及预测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甲型流感治疗靶点。随后通过功能富集揭示潜在靶点涉及的功能,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对关键靶点与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到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活性成分192个,潜在靶点141个。基于“药材–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以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到排名靠前的关键活性成分17个,排名靠前的核心靶点分别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热休克蛋白(HSP90AA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一氧化氮合酶2(NO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B2)。共筛选出2 747个基因本体条目,富集到176条与药物防治甲型流感相关的通路。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防治甲型流感作用主要与外界刺激应答、信号转导、氧化应激和病毒感染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间结合稳定。结论 小儿风热清合剂(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增殖、抑制机体炎症和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对甲型流感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仁麟  赵飞跃 《针刺研究》1992,17(3):183-185
<正> 以前的实验证明,电针镇痛同时提高脑干5-羟色胺(5-HT)水平可能是通过5-HT能下行抑制起作用。大鼠给予对氯苯丙氨酸(PCPA),耗竭脑内5-HT可消除电针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