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特异性强的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磷酸氯喹溶液对血小板进行处理 ,去掉血小板相关抗原 (HLA抗原 ) ,用只含特异性抗原的血小板包被聚乙烯板来捕获血小板抗体。结果 与常用的SEPSA和淋巴细胞毒实验 (LCT)比较 ,该方法只表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反应。结论 本方法能够鉴别血小板相关抗原的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为临床血小板减少疾病的鉴别诊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氏管法和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红细胞比积(HCT)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应用,HCT的测定有逐渐由血细胞分析仪法(血常规)取代温氏管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配型血小板输注、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便捷方法。方法对92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血液病患者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的检测,研究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关系及血小板抗体的性质,并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的病人建立档案,与血站固定的献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小板配型实验,建立一个患者尽量与多个献血者配合相合的对应关系,并记录存档。对需要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给予相合的血小板。结果92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25例,阳性率27.2%,其中HLA抗体19阳性例,HLA和HPA同时阳性4例,KPA阳性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对1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共进行了35例次交叉配型血小极输注,CCI无效率分别为:配型前69.0%,配型后22.9%(x2=18.46,P<0.01)。结论在92例患者中,对产生同种抗体的部分患者,及时进行血小板配型并建立档案,加强医院与血站的信息沟通,可明显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临床工作的特点,其特点是:具有专业性、群众性、连续性、独立性、协作性和同一性等特点,向医务人员提出了医德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1999年11月至2000年8月16518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查体情况的统计分析,不合格者1798名,不合格率10.9%,其中物理检查不合格者701名,实验室检查不合格者1097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人才,加强医学生的培养,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医学生的职责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使医学生具有健康的医学职业人格,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