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腔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型下腔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式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8月医院普外科40例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并行预防性横结肠造口的病人,将应用新式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的病人设为观察组,应用传统法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造口生活质量量表(Stoma-QOL)、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水平,对两组病人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皮肤黏膜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出血及造口回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功能量表得分(38.60分±2.52分)及总生活质量得分(8.05分±1.10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得分(13.60分±1.67分)及症状子量表得分(11.20分±1.28分)均低于对照组,SAS得分(40.50分±3.20分)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式横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横结肠造口缝合方式,生活质量也优于传统的造口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4.
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1例,术中16例采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15例采用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结果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可以在数秒钟内分离胰门间隙且不造成明显出血,较传统顺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的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P均<0.05),术后无胰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运用逆行胰门间隙分离技术有助于手术安全快速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中盆腔植物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 总结210例直肠癌手术中解剖,研究直肠癌术中保留植物神经操作方法.结果 上腹下丛紧贴肠系膜下血管的后方,沿腹主动脉分又处至骶骨岬周围1-2cm的范围内分出左右腹下神经.盆丛位于直肠两侧直肠膀胱陷凹上外侧的腹膜壁层深面.结论 当实施直肠癌根治术时,肠系膜下动脉根部、骶骨岬水平和双侧侧韧带是植物神经最容易损伤的三个部位.通过贯彻TME手术操作要点,熟悉植物神经易损伤部位,通过明视下仔细操作可有效避免误伤植物神经.  相似文献   
6.
<正> 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关系。研究设计测定18例 AMI 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浆 MMS 含量及纤维蛋白浓度,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计算出AMI 患者 MMS 含量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的相关性。研究单位一附院心内科研究对象 AMI 患者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34~75岁,平均55.4  相似文献   
7.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前经门静脉注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生理盐水处理组(IR组)和GSH预处理组(GPC组),缺血前分别经门静脉主干注射生理盐水或GSH 3 ml/kg,15 min后阻断左、中叶肝蒂45 min,再开放肝蒂40 min,建立约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及再灌注末经下腔静脉穿刺抽血,测血清ALT、AST含量;取左叶肝组织,测丙二醛(MDA)含量和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2组血清ALT、AST水平、左叶肝组织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灌注末,GPC组血清ALT、AST水平、缺血肝组织MDA含量和P-选择素蛋白表达低于IR组(P均<0.05).结论:缺血前经门静脉途径注射GSH可以有效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该作用可能与减少血循环中自由基含量、抑制肝组织P-选择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在合并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5月~2009年10月共30例伴胆总管扩张壶腹部肿瘤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吻合,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短,P=0.036,术后进食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P=0.047,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胆漏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血钠、血钾、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胆管扩张的患者以小口径吻合器胆肠吻合同时不放置T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手控制技术在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要点及术后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36例采用左手控制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和同期2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相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46.3±15)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65.9±24)min(P=0.035)。平均出血量观察组为(180±45)mL,对照组为(191±41)mL(P=0.035)。清扫淋巴结数观察组结肠旁、血管中间、血管根部分别是(5.9±3.8)、(2.7±3.2)、(1.8±2.1),总数为(10.4±7.6);对照组分别是(6.3±2.1)、(2.9±2.5)、(1.7±1.6),总数为(10.7±4.6)(P=0.05)。观察组无脾脏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脾脏损伤。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75.8%,对照组为64.3%(P=0.043)。观察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0.6%、79.3%、55.2%。对照组Ⅰ、Ⅱ、Ⅲ期分别是91.8%、73.7%、44.5%。结论左手控制左半结肠切除术更符合肿瘤手术原则,能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增加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改良毕II吻合后切割线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避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96例远端胃切除改良毕II式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96例患者采用不同型号切割闭合器,其中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空肠-空肠切割闭合缘出血,出血率达15.6%;切缘电凝加丝线即时缝合止血后均不再出血。结论远端胃切除改良毕II式吻合术闭合切割肠-肠最好用钉身较短闭合切割器,切割闭合完切缘即时电凝并缝合加固可有效止血,预防术后吻合口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