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996年6月至2006年8月,作者对氟中毒肘关节病伴尺神经损伤患者35例(40肘)进行了手术松解、关节清理联合尺神经探查和松解前移术,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资料:患者35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为42.8岁。所有患者均生活在高水氟地区,饮高氟水时间平均23年,血、尿含氟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骨折不愈合(Infected nonunion,INU)临床较为常见,病损往往导致局部骨和软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严重者肢体废用、甚至截肢。近年来随着骨科固定、软组织覆盖、牵张成骨技术的进步和抗生素应用,目前INU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auge-Hansen旋前外展III度踝骨折(PA-Ⅲ度踝骨折)特点和下胫腓联合(ITFS)复位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天津医院足踝外科入院诊断为PA-Ⅲ踝骨折患者52例,男性44例,女性8例;年龄15~74岁,平均37.7岁;右踝18例,左踝34例。由1名主治医师阅读伤后踝X线片并作出诊断,主任医师联合三维CT观察踝骨折特点修正诊断,对比分析误诊组和确诊组内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骨折部位、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主要骨折块位置。术后X线及CT确定ITFS复位质量,间隙与胫距间隙差值>2mm确定为复位不良。结果52例患者根据伤后X线检查确诊为PA-Ⅲ度踝骨折,三维CT分析踝骨折特点后证实21例误诊,误诊率40.38%。两组在内踝骨折、外踝骨折、Tillaux结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主要骨折块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踝骨折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中术后ITFS复位不良7例(22.6%)。结论单纯依靠X线片诊断PA-Ⅲ度踝骨折误诊率较高,CT三维重建观察外踝骨折类型、主要骨折线方向和骨折块位置可辅助确诊。PA-Ⅲ度踝骨折术后ITFS复位不良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中的述情障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CCMD-3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的62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正常人分别完成多伦多述情障碍20个条目量表(TAS-20)中文版.结果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在TAS-20总分及各因子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述情障碍发生率(45.2%)高于对照组(8.1%).结论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述情障碍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均行DHS内固定,普通组24例,微创组36例.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普通组Harris评分(46.3±19.5)分,微创组Harris评分(45.9±19.2)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普通组(14±2)周,微创组(12±3)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普通组(500±20)ml,微创组(60±14)ml,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普通组6例出现并发症,微创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微创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远期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WEE1在胃癌、癌前病变、正常胃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4例胃癌患者、32例癌前病变患者、34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部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中WEE1的表达,同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WEE1在不同病变胃组织中表达的意义。结果WEE1在胃癌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内均有明显表达,总体阳性率为43.2%(32/74),正常胃组织中的总体阳性率为8.8%(3/34),癌前病变组织中的总体阳性率为21.9%(7/32)。WEE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胃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χ2=12.600、5.895,均P<0.05)。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脉管浸润对WEE1表达有影响(P<0.05)。5年内胃癌患者死亡41例,其中,WEE1阴性组13例、WEE1阳性组28例,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90,P<0.05)。WEE1阳性组无瘤生存期(12.3±4.56)个月;WEE1阴性组无瘤生存期(37.8±6.72)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7,P<0.05)。结论WEE1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且与患者分期密切相关,其WEE1阳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跟骨载距突(sustentaculum tali,ST)解剖特点及跟骨后距下关节面ST螺钉固定恒定骨折块(constant fragment,CF)的安全入口位置和植入方向。方法从2016年1月—4月收治并行足踝CT扫描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中,纳入33例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资料。男18例,女15例;年龄18~60岁,中位年龄41.0岁。骨折侧别:左侧16例,右侧17例。将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跟骨三维模型;测量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及高度、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ST螺钉入口(P’点)位置、植入角度相关参数以及ST螺钉长度。比较不同性别及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跟骨ST上缘长度为(16.60±2.23)mm、下缘长度(20.65±2.90)mm、中线长度(20.56±2.62)mm、中线高度(9.61±1.36)mm,ST中线与足底水平面成角(23.43±3.36)°。P’点至跗骨窦最低点垂直距离为(3.09±1.65)mm、水平距离为(14.29±2.75)mm,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以及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分别为(11.41±3.22)、(6.59±2.22)、(34.58±3.75)mm。ST螺钉与足底平面成角(–1.17±2.07)°、前倾角(16.18±2.05)°。ST螺钉长度为(41.64±3.09)mm。其中,男性ST上缘长度、下缘长度、中线长度和高度,P’点至距骨外侧突顶点距离、后距下关节面软骨下骨距离、跟骰关节面水平距离,ST螺钉前倾角及长度,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以上测量参数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复位后采用经跗骨窦最低点平行足底后方约14 mm、上方约3 mm确定入口,男性前倾约17°、女性前倾约15°植入ST螺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洛铂辅助化疗对局部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局部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化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洛铂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化疗前后CYFRA21-1、SCC-A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前CYFRA21-1、SCC-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CYFRA21-1、SCC-Ag水平较化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在局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血清肿瘤因子,以缓解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总结、归纳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探索上消化道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 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 58例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无效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58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 ,有效56例 ,占96.5% ;无效2例 ,占3.5% ,无效者给予急诊手术治疗.结论:我们就要通过不同的方法试验来获取最直接的治疗方案 ,并通过对这些方案的研究分析来得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