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孕24周前空腹血糖值在5.1~7.0mmol/L的孕妇其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通过对孕24周前不同空腹血糖值的管理模式和干预措施的探索,找到对该类孕妇合理的管理模式,减少孕产期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 分层抽样对本市中心乡镇及街道共12家医疗卫生机构在孕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的预产期在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孕妇进行筛查,对空腹血糖值5.1~7.0mmol/L的孕妇共108例纳入调查组作前瞻性研究直到产后42天结束,对于同期分娩的孕13周内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孕早期排除内外科合并症的空腹血糖值5.1 mmol以下且接受系统是检查的产妇63例作为对照组。并随机把中心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各一半进行分类,一半调查中心乡镇和街道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对象作专业的营养指导和管理,另一组作常规的产前检查。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检验,P<0.05。结果 调查组与对照组GDM发生及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出生巨大儿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调查组不同管理方式比较孕期体重增重差异有显著性,GDM发生、剖宫产发生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调查组不同空腹血糖值分类分析孕期体重增重与剖宫产数发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孕24周前空腹血糖值5.1 mmol~7.0mmol临界值孕妇,其发生GDM概率较空腹血糖值小于5.1 mmol孕妇高,对该类对象加强专业的营养管理及GDM专案管理有利于孕期体重合理增长,减少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余姚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的感染和耐药状况,以及感染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检测支原体的培养阳性率和耐药状况。结果896例患者标本中检出解脲支原体阳性495例、人型支原体阳性23例,女性解脲支原体检出率65.00%,男性检出率46.64%,感染者主要为22 ̄39岁的中青年人。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但耐药谱广,解脲支原体的耐药情况目前尚可,但仍需合理选择抗生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炎中,解脲支原体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其检出及药敏试验能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赵娟利  朱仁祝  史敏尔  陈爱娥 《疾病监测》2012,27(4):304-306,319
目的 了解浙江省余姚市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发病因素。 方法 对2009-2011年3月26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病例与189例对照组在相关因素方面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χ2检验。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P均PP结论 年龄均值>29岁GDM发生率增高,特别是年龄在≥35岁;<25岁孕妇不易发生糖代谢异常。病例组中妊娠期糖耐量受损组(GIGT)与GDM组比较,低体质指数者更易发生GIGT,而超重者更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文化程度上,小学及文盲是GDM的高发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孕妇的保护因素,特别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孕次3次及以上、经产妇、极轻体力劳动较易发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追踪观察支原体检出率和耐药状况及药敏谱改变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方法对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计数及药物敏感试验,试剂采用珠海黑马试剂,按要求进行操作并观察结果,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解脲支原体(UU)的男、女检出率分别为44.73%、54.49%;人型支原体(MH)男女检出率分别为3.11%、17.78%。UU耐药率,红霉素63.57%、环丙沙星62.32%、氧氟沙星47.41%、罗红霉素34.91%;MH对多种抗生素呈高耐药性,耐药率红霉素98.01%、阿齐霉素92.43%、罗红霉素86.06%、环丙沙星82.50%。结论女性UU阳性检出率有下降,MH阳性检出率增加;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药敏试验方便临床医师了解医院耐药谱的变化,并对临床准确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具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体质对母儿及分娩的影响。方法:对632例单胎、足月妊娠、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孕妇自妊娠13周前开始至分娩定期测量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l),观察不同BMI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孕前BMI≥28及分娩时BMI≥30者羊水过多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娩时BMI≥25以上特别是BMI≥30者及整个孕期体重增长≥20kg、整个孕期BMI增长在7以上者孕妇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重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是妊娠并发症、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根据本资料分析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20kg以内、孕期体重指数增加应控制在7以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近些年本地育龄妇女死因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制定防治措施,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2014年的育龄妇女死亡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育龄妇女平均死亡率为44.95/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子宫癌、肝癌、胃癌、乳腺癌,构成比分别为17.03%、11.67%、11.04%、9.78%、9.46%,占恶性肿瘤死亡的58.99%;育龄妇女死亡年龄均值为(41.38±7.55)岁,35岁及以上占死亡病例的82.86%;损伤中毒外部因素中车祸55例、自杀37例,占损伤的71.32%。结论余姚市育龄妇女死亡率较前有明显下降;肿瘤、损伤、循环系统疾病自1996年以来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因素;肺癌、子宫癌、肝癌、胃癌、乳腺癌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前5位恶性肿瘤;损伤中毒外部因素死亡以车祸、自杀为主。  相似文献   
8.
根据围产保健工作发展趋势情况,余姚市卫生局整合区域卫生资源,实行围产保健对象三重管理,形成"市妇保所质控督导+市人民医院临床技术支撑+属地医疗保健机构跟踪管理"的"三维保健平台"服务模式,借鉴临床路径管理理念进行围产保健路径管理试点,采取综合保健促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余姚市1996~2000年育龄妇女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 1996~ 2 0 0 0年余姚市育龄妇女的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分析我市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 ,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探讨可以采取或可能采取的预防及防范措施 ,总结如下。资料及方法1 资料来源  1996~ 2 0 0 0年度余姚市死因调查表及历年全市乡镇卫生院上报的育龄妇女死因调查表和余姚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年度总人口数和育龄妇女总数报表。2 死因分类 根据死因调查记录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 9分类。死亡育龄妇女按 15~岁、 2 5~岁、 35~岁分为3个年龄段进行分析。结  果1 育龄妇女死亡率 余姚市 1996~ 2 0 0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余姚市产妇产后出血状况,分析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围产质量。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3月179例产后出血产妇,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2χ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1%,其中流动产妇占51.96%;产次2次及以上或产前检查少于5次的流动产妇与本地产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病例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分别占所有自然分娩数和所有剖宫产数的1.24%、1.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病例中有高危因素的病例中剖宫产42例,自然分娩37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巨大胎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134例,显著高于胎盘因素17例(P<0.01);产后出血1 000 m l及以上病例中胎盘因素所致出血占所有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病例的70.6%。结论:减少产次,系统的产前检查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剖宫产较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第1位原因;产后出血病例中高危因素前5位分别为巨大儿、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瘢痕子宫;减少高危孕产妇的发生,可避免剖宫产术,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