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和开放性液体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过程中的优劣性,为ARDS患者的液体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筛选2017-01-2020-05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上符合2012年柏林会议要求的ARDS标准的患者8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对照给予开放液体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治疗7 d的液体净入量;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48 h的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及APACHEⅡ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7天液体净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8 h后,两组MAP、CVP在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OI较对照组升高,而EVLWI、Lac及APACHEⅡ评分则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实施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可以减少ARDS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减轻肺水肿,对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镇静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的96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咪达唑仑组),每组48例,记录两组镇静药物起效时间、达到理想镇静效果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用药2h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3、5d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治疗后第5d计算两组MODS发生率及SOFA评分。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达到理想镇静效果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 0. 05)。用药2h后两组MAP、HR、Sp O2对比无差异(P 0. 05),Ramsay镇静评分对比有差异(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第1d TNF-α较对照组有差异(P 0. 05),在治疗后第3、5d观察组TNF-α、IL-1、IL-6均较对照组下降(P 0. 05),治疗后第5d观察组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机械通气脓毒症患者,可有效地协同促进镇静,抑制炎症因子,降低MODS发生率,这种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尽管其诱发因素以及基础心脏病多种多样,但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都是肺循环瘀血和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表现为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临床上除了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治疗之外,氧疗是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但不同的氧疗方式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术前外周血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6(FoxO6)、核因子-κB(NF-κB)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心内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CHD合并DM患者,均行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期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和正常组,检测外周血FoxO6、NF-κB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并分析二者对于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CHD合并DM患者不同DM病情程度FoxO6、NF-κ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11、10.501,P<0.05),不同CHD病情程度FoxO6、NF-κ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02、7.870,P<0.05),且随着CHD及DM病情程度加重,FoxO6、NF-κB水平也随之升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合并DM患者外周血FoxO6、NF-κB存在正相关性(r=P<0.05)。ISR组与正常组患者比较,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狭窄程度、DM严重程度、外周血FoxO6、NF-κ...  相似文献   
5.
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可降低毒素及炎症因子所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也具有调理机体免疫功能和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1]。然而,CBP治疗脓毒症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同时其治疗的最佳时机、模式选择、持续时间等问题仍然缺少统一的规范,因此,CBP的临床治疗效果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本研究通过观察CBP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分析CBP对脓毒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每组各43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通透性指标的优劣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并观测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下降,且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下降较明显,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上升,且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血管通透性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均下降,且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下降的较明显,两组氧合指数均上升,且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均上升,但连续性血液净化组较常规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序贯器官衰竭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均下降,但连续性血液净化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清除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保护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外肺水,纠正缺氧,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有效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组)各29例,记录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每8 h的SBP、HR、R、SpO2、PIP ,72 h丙泊酚总用量及停药后清醒时间,并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间点SBP、HR、R、SpO2、PIP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72 h丙泊酚总用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清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芬太尼使用后丙泊酚用量较单用时明显减少,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且不影响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杨某,男性,41岁,住院号:417540。反复胸闷心悸2年,再发加重伴反复头晕半个月,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呈慢性病面容,神志清楚,体检合作。无颈静脉怒张并可见颈动脉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侧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0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壁柔软,肝、脾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