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俯卧位、仰卧位及45°斜仰卧位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体位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体位分为俯卧位组、仰卧位组、45°斜仰卧位组3个组.通过观察评价患者体位舒适度,患者手术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期结石清除率,结肠损伤率及术后感染率等指标,分析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仰卧位组(5.2%)和45°斜仰卧位组(5.6%)患者重度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俯卧位组(3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Ⅰ期结石清除率等指标45°斜仰卧位组明显低于俯卧位组和仰卧位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5°斜仰卧位组结肠损伤率(0)稍低于俯卧位组(10.0%)和仰卧位组(1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5°斜仰卧位组术后感染率(0)稍低于俯卧位组(5.0%)和仰卧位组(10.5%),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行PCNL术选择45°斜仰卧位较俯卧位、仰卧位更为安全可行,该体位下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差异,探讨不同病情下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本院33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30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后腹腔镜组相比,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较短[(62.4±21.7)min vs(81.6±26.5) min],术后住院天数较短[(4.5±0.8)d vs(9.5±2.0)d],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少[(1.6±0.2)次 vs(2.5±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相比于输尿管镜组,后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较高(100.0% vs 90.0%),结石清除率较高(100.0%vs 9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0% vs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前者治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包裹嵌顿的结石或其他治疗失败时更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式;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创伤更小且恢复快,但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不及后腹腔镜手术,有时需其他治疗辅助。临床中应对不同情况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需综合考虑后采取相应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