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特种医学   2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胸部高分辨率CT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燕  白林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2,23(4):388-389
目的:进一步研究,掌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观察和认识肺内细微结构,细小病变影像特征及病理改变。方法:正常胸部组50例,各类肺疾患者100例,常规螺旋CT全胸扫描,运用HRCT对局部或病灶扫描,然后对比分析。结果:HRCT能清晰显示肺小叶间隔,小支气管分支结构及形态,能观察到蜂窝状网影,胸膜下小结,胸膜下线影,毛玻璃样征;小毛刺征,小结节堆砌征,脐样征,印戒征,双轨征,支气管囊柱状改变征等反映肺间质病变,癌结节病变及支气管扩张的病变征象,结论:HRCT是研究认识肺间质病变,肺内小结节以及支气管扩张的方法,薄层扫描,高千伏,高分辨率重建算法是HRCT技术的三大要素,适当的图像显示技术,病员的正确体位及呼吸控制也是HRCT影像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朱大华  付凯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7,28(5):492-493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CT诊断价值及病理基础。方法本文收集2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门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①胆管扩张14例;②21例肝门胆管癌动态扫描,呈低密度13例,等密度6例,高密度2例;③延迟扫描,呈相对高密度18例,等密度3例,无低密度,肿瘤边界更明确。结论CT是诊断原发性肝门胆管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废片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产生废片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废片的管理措施,以指导今后的技术工作。材料与方法:材料是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由专人收集的全部906张废片。将906张废片按责任性废片(白板、制动、暗室因素、标记不当、错照、照重及异物干扰所致废片)、技术性废片(投照条件选择不当和投照方法不规范所致废片)、设备及材料性废料和其它类废片进行分类统计。结果:906 张废片原因归类分析中,技术性废片占 56.84%、责任性废片占34.77%、设备及材料性废片占6.84%、其它类废片占 1.55%。其中,技术性废片中,投照条件选择不当所致废片占 66.99%、投照方法不规范所致废片占 33.01%;在责任性废片中,白板性废片占37.46%、制动性废片占 24.76%、暗室因素性废片占 14.29%;在设备及材料性废片中,设备性废片占 93.55%。在 906张废片技术性原因和责任性原因发生率的比较中,技术性原因是造成废片的主要原因(P<0.05)。结论: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科主任挂帅,主管技师对技师长负责,加强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力度,增强责任心、建立良好的意见沟通体制,强化激励监督机制是减少废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PPNHL7例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所见,并复习文献。结果7例PPNHL中肺内单发肿块5例,肿块边界不清呈磨玻璃状3例,分叶状肿块4例;肺炎样改变和肺段实变各1例。MRI检查(2例)病灶在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B淋巴细胞性3例,T淋巴细胞性2例,另2例未分型。结论PPNHL罕见,临床无特异性,肺内单发分叶状肿块且边界呈磨玻璃状改变是本病较特异的征象,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周围型肺癌动态CT增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增强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对 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腺癌 20例,鳞癌 23例)采用LD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MVD和VEGF,术前均行动态CT扫描 (剂量 1. 5ml/kg,注射速率 2. 5ml/s,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后 0. 5、1、2、3、4、5min扫描),并测量感兴趣区 (ROI)CT值。结果  (1) 43例肺癌的平均强化峰值(PA)为(35. 53±8. 68)HU,峰值时间在注射造影剂后约 2min。(2)VEGF阳性率约 63% (27 /43),MVD平均值 27.00±7. 13,肺癌的PA值与肿瘤的MVD呈正相关(rs=0.623,Ρ<0. 001 ),VEGF阳性与阴性肺癌的PA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39. 78HU±6. 88HU及 27. 64HU±4. 62HU,P<0. 001);VEGF阳性肺癌的平均PA值与MVD呈正相关 (rs=0.691,Ρ<0.001),VEGF阳性与阴性肺癌的MVD值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 30. 93±5. 25及 20. 38±4. 49,P<0. 001);肺癌的VEGF与MVD间呈正相关(rs=0.610,Ρ<0. 001);但肺腺癌与鳞癌的平均PA值及MVD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肺癌动态CT扫描的PA值与MVD具有相关性,可作为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CT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6例重症胰腺炎进行CT分类。评分及治疗后对比观察。结果:CT改变按胰腺肿大,实质内坏死,出血,积液,假囊肿及脓肿,以及胰外浸犯程度评分分四级。结论:重症胰腺炎CT分类,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 CT 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150例 CT 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 CT 检查显示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中有17例炎性病变,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CT 检查用骨窗观察可准确显示鼻和副鼻窦骨质改变部位及程度。2.炎性病变与肿瘤骨质破坏部位在上颌窦内侧壁时要注意观察鼻腔和窦腔软组织密度情况并进行鉴别。3.恶性肿瘤病变区软组织影膨胀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骨质破坏范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CT定量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重症胰腺炎进行CT分类,评分及治疗后对比观察。结果:CT改变以胰腺肿大,实质内坏死,出血,积液,假囊肿及脓肿,以及胰外侵犯程度评分分四级。结论:重症胰腺炎CT分类,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