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diabetic feet,DF)27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27~69岁,病程2~12a。1型2例,2型25例;病足并感染16例,肢体远端麻木与冷感(Ⅰ度)8例,足跟及单趾干性坏疽1例,间歇放行(Ⅱ度)1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者27例,消失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40例老年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以及骨水泥的不良反应。结果:硬膜外麻醉后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于4kPa者6例(占15%),术中5例(占12.5%)出现心率失常;应用骨水泥后血压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心率多有增快,10min后多自行恢复。结论:术前综合评估及治疗、合理掌握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充分供氧并积极输血液等是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重点。  相似文献   
3.
雷米芬太尼临床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雷米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短效、代谢迅速、有选择性、具有独特的酯类结构的阿片类 μ受体激动剂 ,主要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 ,其代谢产物 (GI90 2 91)仅有微弱的激动作用。雷米芬太尼起效和作用消失快、半衰期短 ,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现综述其临床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室间隔缺损 (VSD)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常伴有不同程度肺循环障碍及呼吸功能损害 ,围麻醉期可因肺血管压力增高而产生严重并发症 ,本文就 17例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 17例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2~ 2 8岁。静息时紫绀 2例 ,活动后紫绀 11例。心功能Ⅱ级者 14例 ,Ⅲ级者 3例。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 3例 ,双心室肥厚 5例 ,右室肥厚 9例。X线胸片示肺纹理均有不同程度增多 ,心胸比率 0 .53~ 0 .72 ,肺动脉平均压5.1~ 16.7kPa ,平均 8.5± 2 .4kPa ,Pp/Ps均大…  相似文献   
5.
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 ,国内外报道不多。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 60例 ,ASAl~ 2级 ,年龄 1 9~ 67岁 ,平均 40 .3± 7.2岁。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A组 :咪唑安定 0 .0 5mg/kg 生理盐水 6m1 ;B组 :咪唑安定 0 .0 5mg/kg 0 .2 %布比卡因 6m1 ;C组 :生理盐水 6m1。选择L1~ 2 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用药为 1 .6%利多卡因。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镇痛效果。 <4分为轻度疼痛 ,5~ 6分为中度疼痛 ,>7分为重度疼痛。并记录镇痛持续时间及副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常法”联合前馈干预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医院手术室的424台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和2018年5—9月的各212台手术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观察组实施“五常法”联合前馈干预,比较两组器械遗失情况,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物品、器械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器械遗失率低于对照组,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完好率、物品完好率、器械准备正确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数目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境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监控、急救药物管理和重点环节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法”联合前馈干预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减少器械遗失,提高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改善手术室物品、器械的准备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胃粘膜pH(pHi)和胃粘膜PCO2(PiCO2)的变化。方法1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别于CPB转机前(T1)、转机30 min(T2)、循环恢复后15 min(T3)、停机前(T4)、停机60 min(T5)、术后6h(T6)测定PaCO2和PiCO2,计算pHi。结果与T1比较,T3、T4、T5时间点PiCO2明显增高,pHi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低温体外循环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胃粘膜产生CO2增加。pHi和PiCO2能反映CPB期间存在胃粘膜低灌流和酸中毒。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9.
对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终末期心脏病,最终的治疗手段是心脏移植。但因供体短缺、耗费昂贵等原因,心脏移植尚不能普及。为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995年Batista等1首次对终末期心脏病人施行了心脏减容术,取得了出人意料的临床效果。国内开展此手术的报道较少,广东省尚未见报道,为总结临床经验,本文对我院2000年3月施行的1例左心室折叠减容手术的麻醉处理结合文献讨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男,36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年入院。查体:体重48kg,身高158cm,心尖部及三尖瓣区可…  相似文献   
10.
重度妊高征是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常需行急诊剖宫产以终止妊娠.由于此类产妇具有全身严重病理改变,重要器官多被累及,麻醉风险极大,麻醉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本文对32例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