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中各种原因所致胃长度不足时胃延长的新方法,并与常规方法作比较。方法常规胃小弯延长方法:术中胃充分游离后胃长度过短,无法作吻合者,在胃小弯侧距离胃大弯约7~8厘米作V字形全层切开,拉直后将胃小弯延长.之后间断全层缝合将胃做成管型胃。方法术中在胃小弯侧沿与胃长轴垂直方向取5厘米左右切口,作浆肌层切开,由于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结缔组织疏松,粘膜会自切口彭出,在粘膜下层仔细作潜行分离松解粘膜层与肌层,完成后将浆肌层纵向间断缝合一层即可,从而将胃小弯延长。结果两种方法处理胃小弯后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有明显不同,改进法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应用改进的胃小弯延长法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肿瘤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eat shock protein 70-peptide complexes,HSP70-PCs)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肺癌细胞(SPC-A-1)的杀伤效果,并与未加抗原的DCs进行比较.方法 用加热、ADP亲和层析法提取肺癌细胞HSP70-PCs作为抗原,使之与DCs共同培养,检测其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未加抗原的DCs比较,加入HSP70-PCs的DCs对肺腺癌细胞SPC-A-1的杀伤效果明显升高.结论 负载HSP70-PCs的DCs对肺腺癌细胞SPC-A-1的杀伤效果明显高于未加抗原的DC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工程表达方法。方法复苏含有p GEX-IL-18重组体质粒的E.coli JM109,并进行增菌培养;利用质粒提取试剂盒提取p GEX-IL-18重组体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基因片段测序、基因库比对等技术鉴定IL-18基因序列;将提取得到的p GEX-IL-18重组体质粒转化到DH5α,制成高效表达的IL-18原核表达系统。结果含有p GEX-IL-18重组体质粒的E.coli JM109增菌培养后提取质粒,酶切电泳与Marker比对,证实质粒大小2.7 kb;经测序并利用基因库比对证实,所制备的DNA片段符合IL-18基因序列。将p GEX-IL-18转染DH5α细菌内,并经过蓝白筛选系统进行筛选,证实转染成功。结论经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成功建立了IL-18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IL-18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后续的科研工作中将对IL-18的应用价值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是肺癌治疗领域中争议较大的课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Ⅲa期需行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我院1999年初至2000年底手术治疗Ⅲa期患者98例,将其疗效与同期行内科治疗的病例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在我国是常见多发肿瘤,而且早期发现的机率较小。此外,随着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麻醉、监护、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的发展,食管贲门癌手术适应证范围扩大,且老龄患者比例有所增加。国外报道术后肺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6.2%~18.0%,国内报道为5.8%~12.0%,尤其术后早期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非常高,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术后肺功能不全的发生已经成为老年食管贲门癌治疗的首要问题。本文拟分析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肺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以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大小、原发部位与发生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的2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报告,以IUCC/AJCC 2009(第7版)关于肺癌淋巴结的分期为标准,利用χ2检验方法,分析肿瘤大小及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部位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病灶大小与发生胸腔内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最大径>3 cm者发生胸腔淋巴结转移(N1加N2)的几率高于病灶最大径≤3 cm者,而位于不同肺叶的肿瘤易发生N2转移的位置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VATS)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肺癌根治术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其中VATS组58例,VAMT组67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肺炎发生率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与VAMT组相比,VATS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较短,术后胸腔引流量更少,术后肺炎发生率较低(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手术后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8~+细胞显著增高,且VAMT组CD3~+、CD4~+、NK细胞、CD4~+/CD8~+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与VAMT相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降低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并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胸外科收治的208例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8例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和8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及血清PCT、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心律失常、胸腔出血、肺不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合并COPD患者,术后创伤小,肺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PCT、hs-CRP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最有效的手段。心律失常是肺癌手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会因此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住院费用、增加围术期风险〔1〕。高龄肺癌患者,由于机体衰老导致的多器官、多系统生理储备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了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2〕。尤其是术前合并心律失常者,术后风险较普通人群明显升高〔3〕,如何提高此类病人围术期安全系数成为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