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猫抓病淋巴结炎由猫抓伤或咬伤而引起,为一种自限性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误诊为其它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数有所增加。本文分析30例猫抓病淋巴结炎,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 1 临床资料   1989~1999年间,我科因局部淋巴结肿大而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猫抓病淋巴结炎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62岁,平均22.7岁,其中儿童(<15岁)16例。病程较短,7天~3个月。经追问病史,4例家中养猫,17例有与猫接触史。受累淋巴结:颈部9例,腋窝11例,肘部4例,腹股沟4例,腮腺区1例,胸壁1例;一般为单侧淋巴结受累。临床症状不明显,8例伴发热、全身不适,10例伴局部肿块疼痛,无明确皮损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本组术前无一拟诊为猫抓病淋巴结炎,均以局部肿块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而手术。 2 病理   全部标本经10%甲醛固定,常规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抗酸染色采用Ziehl-Neelsen改良法。   大体改变:送检淋巴结较完整,质地软,有被膜。直径1.5~4 cm;切面灰白或灰红色,皮髓质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区域。镜下改变:淋巴结病变分为三期,早期为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中期为肉芽肿性病变;晚期有化脓灶形成,为火焰状,中央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为放射状上皮细胞增生,附近淋巴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尚保存。有时还可见淋巴窦扩张,内有单核样B细胞,以及间质水肿。本组30例病变多为中晚期改变,以肉芽肿性病变及化脓灶形成为主要改变。抗酸杆菌染色未见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蛋白、peNA和SI00蛋白在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和黑色素清(简称黑德)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在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意义。三材料与方法本院病理科自1980年一lops年收到恶黑及黑病各12例,将保存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53蛋白和peNA的免疫组化检测。试剂采用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产品,S-P法,DAB显色。观察细胞核呈棕色颗粒为阳性,范围<H叹为(+);25%-50%为(抖);50%-75%为(卡)。同时进行S100蛋白检测,以确定组织来源。2结果一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恶黑中为周.79,在黑德中为33.3Q(f=9.钻,…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较为常用的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措施是以各种半流体物质或者膜性材料作为硬膜与瘢痕之问的物理屏障,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抑制作为修复细胞主要成分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胶原代谢成为当前生物学防治病理性瘢痕的热点.目的: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比较局部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材料: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200~220 g,由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用药丝裂霉素C由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富士工厂生产,批号:425ACI,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20163.方法:实验于2004-06/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江苏大学医学院基础实验中心完成.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4组:丝裂霉素C高、中、低浓度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将鼠麻醉后,切除L1椎板,形成0.2 cm×0.5 cm缺损,暴露硬脊膜.对照组以浸透生理盐水棉片,丝裂霉素C高、中、低质量浓度组以浸透质量浓度分别为0.1,0.05,0.01 g/L的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方5 min.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手术后4周将每组麻醉后各处死4只动物,切取手术段脊柱硬脊膜外瘢痕组织,计算其中羟脯氨酸含量.其余动物在麻醉后,切取手术段脊柱包括其后侧瘢痕组织及骶棘肌,测不规则形态的瘢痕横切面面积,并计数纤维细胞数.光镜下评估各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程度.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丝裂霉素C高质量浓度组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昔浓度组瘢痕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有小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只有丝裂霉素C中质量浓度组成纤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丝裂霉素C中、低质量浓度组瘢痕组织与硬膜间有不连续的粘连.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1 g/L的丝裂霉素C能够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蛋白在食管鳞癌及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及30例不典型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7%,P16蛋白表达缺失与鳞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Ⅲ级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Ⅰ~Ⅱ级不典型增生。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异位乳腺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我院从 1980年至 1996发现异位乳腺 49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9例异位乳腺均为女性 ,年龄 15岁至 45岁 ,平均年龄 2 8 5岁 ,病史 1月~ 8年。发生于右腋下 2 7例 ,左腋下 2 1例 ,另 1例发生于右下腹壁腹直肌旁。体征多为活动性肿块 ,一般无症状 ,少数伴有经前期胀痛感 ,经后缓解。2 病理观察肉眼 :单纯副乳腺脂肪中见有散在粉白色质韧的乳腺组织与浅黄色的脂肪组织相间 ,如伴增生略呈分叶状 ,有的伴粘滑感。纤维腺瘤包膜完整呈分叶状。镜检 :大部分病例见大中小导管及腺泡构成乳腺小叶 ,小叶间以纤维组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TEN与Fas蛋白在外生殖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外生殖器鳞癌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的表达。结果外生殖器鳞癌组织中PTEN与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5%和45.0%,明显低于正常皮肤黏膜(93.3%,100%,P〈0.05);淋巴结转移者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18.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8.6%,P〈0.05);淋巴结转移者中Fas的阳性表达率为45.5%,与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44.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和Fas异常低表达与外生殖器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TEN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F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开展PTEN、Fas基因蛋白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卵巢肿瘤术中超声波快速及常规石蜡切片病理诊断资料.结果 良性病变快速石蜡切片确诊138例,确诊率99.28%;交界性病变快速石蜡切片确诊23例,确诊率85.18%恶性病变快速石蜡切片确诊32例.确诊率94.12%.结论 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作为术中快速病理组织学诊断方法,对确定卵巢肿瘤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T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4300例宫颈疾病就诊者行TCT检查,并与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 结果 检出TCT阳性病变并做病理活检的289例,占6.7%,其中LSIL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63.8%(90/142),HSIL的符合率为71.7%(38/53),宫颈癌的符合率为100%(5/5). 结论 TCT检查是一种准确、可靠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结合宫颈活检可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口腔科自1985年~1997年间手术切除多形性腺瘤标本132例,全部常规切片病理诊断,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2例男性55例占47.7%,女性77例占58.3%,男∶女1∶1.4,年龄10岁~75岁,平均39岁。病程2个月~8年。发病部位:腮腺68例,颌下腺29例,腭腺27例,其它小涎腺8例,舌下腺无。临  相似文献   
10.
以浆膜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淋巴瘤(附8例报告)李秀梅副主任医师贾惠英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22023)我院于1990~1994年间共收治经病理确诊恶性淋巴瘤102例,其中以浆膜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8例,占8%。现对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