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基因型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特征.方法对分离到的青藏高原鼠疫菌297株,根据已经证实的22个差异区段设计引物,每株鼠疫菌的每个基因差异区段都采用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菌基因组型有9种,分别为1、5、6、7、8、10、11、新基因组型和Ype-ancestor型,其中以5、8和10型为主,3种基因组型合计所占比例为80.6%(204/253),而且不同地区鼠疫菌基因组型的分布也不一致.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型全部为14型.结论青藏高原鼠疫菌基因组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根据基因组型的分布状况推测出了鼠疫菌在青藏高原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血蒿水提取物(AV-ext)对小鼠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AV-ext体外应用和口服给药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小鼠脾细胞增殖试验,观察AV-ext体外应用对小鼠活化脾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用明胶酶谱法和粘附分析法,观察AV-ext对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移动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AV-ext在1μg/mL-100μg/mL剂量范围内对脾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活化脾细胞分泌IL-2、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粘附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连续7d每日口服给予150mg/kg和300mg/kg的AV-ext,能明显抑制小鼠脾细胞增殖及活化脾细胞分泌MMP-9。结论AV-ext能显著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藏药血结蒿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药结血蒿(Artemisia vestita wall)为西藏地区常用的藏药之一。其味苦、辛、性寒,功能主要为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蓝琉璃》记其"抗菌解毒,治肿块及疮疡"。《新编藏医学》记其"治疗脑炎等炎症及寄生虫引起的肠绞痛、疮疡等症"。现代也用其治疗妇科疾病如乳腺炎、慢性附件炎、痛经等一系列病机以炎症为主的疾病。但目前对其详细的化学成分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很少。我们试图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鼠疫监测结果 ,探讨鼠疫控制对策. 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进行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 结果 阿里地区鼠疫主要宿主仍然是喜马拉雅旱獭,平均密度达1.04只/hm2;梳检喜马拉雅旱獭132只,平均蚤指数2.89;测定鼠疫F1抗体血清211份,阳性125份,阳性率为59.3%,鼠疫F1抗原69份,阳性31份,阳性率为44.9%;剖检自毙旱獭46只,检出鼠疫菌22株,检菌率47.8%. 结论 宿主的高密度、主要媒介的高指数、自毙旱獭检菌率均证明本地区鼠疫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杜绝鼠间鼠疫波及到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林芝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林芝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林芝地区2008-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84例,无危重及死亡病例.全年除2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病.发病流行特征呈双流行高峰(4月-7月为主高峰,病例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9.32%;10月为次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39%).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计253例,占病例总数的65.89%.男女性病例数之比为1.45:1.不同年份间比较,男女性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x2=0.997,P>0.05);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不同年份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x2=39.773,P<0.05).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致病病原体为科萨奇A16 (CoX16)与其它肠道病毒.2008-2012年出现手足口暴发疫情1起,累计11人发病.结论 林芝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密切关注流行季节(4月-7月)的疫情动态,高危人群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加强疫情监测和健全有效的防控体系是控制我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14岁藏族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969名1-14岁藏族儿童采用单因素和二元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者。结果有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史是儿童免受HBV感染的保护因素,居住城市、无HepB免疫史、有口腔诊疗史和创伤性美容史是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论继续推广目前实施的HepB免疫策略,加强对新生儿的首剂及时、全程、合格的HepB接种,控制医源性感染,开发有当地文化特色阻断HBV传播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藏药四臣止咳颗粒剂的药效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咳嗽、炎症、发热等动物模型观察其止咳、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该制剂在6.7g生药/kg、13.4g生药/kg、26.8g生药/kg剂量下,各剂量组均能显著的抑制浓氨水诱发的小鼠咳嗽(P〈0.01),中、大剂量组均能显著的抑制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P〈0.01);在8.14g生药/kg、16.28g生药/kg剂量下能显著的抑制枸橼酸诱发的豚鼠咳嗽(P〈0.01),对大鼠和小鼠的急性炎症反应有抗炎作用,对家兔发热有轻度的解热作用。结论:证实了四臣止咳颗粒剂的止咳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掌握定结县农牧区食盐含碘量,更准.确为"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我县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合作项目之机,于1997年5月到6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一次食盐碘含量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检测试剂: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卫生防疫站研制,武汉迪康公司出品的玫瑰红碘盐含碘量快速检测试剂。19970409为生产日期,有效期12个月,专利号为ZL9410675802、试剂特点:规格:l盒X6支Xlml,携带方便,快速准确,使用简单。该试剂盒上标有文字,比色板彩图双重使用说明。3、检测对象:根据统计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西藏自治区接受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查阅1994—2006年在西藏自治区7地(市)、74个县(区)、西藏自治区结核病防治研究所接受治疗管理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管理记录,分析初治涂阳病人的治疗结果。结果 1994—2006年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全程管理短程化疗后的治愈率分别为33.3%、49.6%、48.0%、44.2%、67.1%、71.1%、82.3%、74.1%、82.5%、80.5%、76.5%、75.3%、81.3%。1994年DOTS策略覆盖率为0,1995年覆盖为5.30%,2005年起覆盖率达100%,结论 13年来大多数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能够得到满意治疗结果 ,但离国家要求的85%治愈率还有差距,从中反映了对病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藏药余甘子膏中没食子酸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30%甲醇提取样品;色谱条件为Shim-pack 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004%磷酸溶液(10∶90),柱温:3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 结果 线性范围为1~200 μg/m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1.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藏药余甘子膏中没食子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