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非癌组织中p15、p16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15、p16基因失活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计分制方法进行结果判定。结果:p15、p16基因在癌旁非癌组织、原发灶、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15的蛋白表达比p16高,而且在癌旁非癌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p1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癌变过程相关,可能是胃癌癌变过程的监测指标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评价预后,p15、p16蛋白表达检测可以某种程度上作为胃癌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biglyca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稳定转染biglycan的结肠癌细胞系HCT116中转染VEGF siRNA,实验设置未转染对照组(mock组)、空载质粒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对照组(vector+siRNA-NC组)、biglycan cDNA和非特异性干扰片段转染组(biglycan+siRNA-NC组)以及biglycan cDNA和VEGF siRNA共转染组(biglycan+siRNA-VEGF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iglycan和VEGF的mRNA表达;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NAIL、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MMP-9的活性。结果:与mock组及vector+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NC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提高(P0.05),vimentin、MMP-2、MMP-9、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MMP-2和MMP-9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biglycan+siRNA-NC组比较,biglycan+siRNA-VEGF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SNAIL、vimentin、MMP-2、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MMP-2、MMP-9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biglycan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来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迁移和侵袭,下调结肠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可逆转biglycan对HCT116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原发灶、转移灶及癌旁非癌组织中p15、p16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探讨p15、p16基因失活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计分制方法进行结果判定。结果:p15、p16基因在癌旁非癌组织、原发灶、转移灶中的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15的蛋白表达比p16高,而且在癌旁非癌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阳性率逐渐降低。结论:p1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癌变过程相关,可能是胃癌癌变过程的监测指标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评价预后,p15、p16蛋白表达检测可以某种程度上作为胃癌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进展期胃上部癌与胃下部癌术前化疗的效果。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49例,其中胃上部癌18例(上部组),胃下部癌31例(下部组)。两组术前均行FOLFOX-7方案化疗2个周期,术后常规化疗。观察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RO切除率、病理缓解情况、肿瘤控制情况、生存情况。结果两组化疗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均未出现Ⅳ级不良反应,经相应处理后均缓解。上部组肿瘤控制率均高于下部组(P均<0.05)。两组R0手术切除率、病理缓解情况、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胃下部癌相比,胃上部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培养MKN-28,分别在培养24、48、72 h时采用MTT法测算MKN-28增殖抑制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MKN-28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MKN-28增殖,且抑制率与含药血清浓度及其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含药血清可改变MKN-28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结论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具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5-Aza-CdR)对胃癌细胞系的生长,凋亡及DR4与DR5表达的影响。方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Western blot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法检测5-Aza-CdR处理后的胃癌细胞株内DR4和DR5的RNA表达水平。结果 5-Aza-CdR能够逆转胃癌细胞中DR4和DR5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上调DR4和DR5的表达水平。结论 5-氮杂胞苷对胃癌细胞系MKN28、AGS和SGC7901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依赖性。促进胃癌细胞系MKN28、AGS和SGC7901的凋亡且能使死亡受体DR4和DR5的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辽宁省肿瘤医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集的50例正常胃组织和100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ZO-1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ZO-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Z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40.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4.0%)和正常胃组织(84.0%)(P=0.000)。ZO-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均>0.05)。ZO-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分化程度越低、浸润越深、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越高,ZO-1表达水平越低(P均<0.05)。ZO-1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70%vs20%,P<0.05)。[结论]ZO-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评价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CHD5和WWOX的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HD5和WWOX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92%(24/65)和41.54%(27/65),明显低于在癌旁组织的(P<0.05). 在胃癌组织中,CHD5 和WWOX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 P<0.05). 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显示,CHD5和WWOX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HD5和WWOX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胃癌的病变程度、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关系密切,提示CHD5和WWOX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胃黏膜恶性转变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Biglycan对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活化的影响,探索其是否通过调控FAK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方法 构建过表达Biglycan的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并施加FAK抑制剂处理。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HCT116)、空载体对照组(Vector),空载体抑制剂处理组(Vector+PF-562271)、Biglycan过表达组(Biglycan)和Biglycan过表达抑制剂处理组(Biglycan+PF-562271)。抑制剂处理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FAK、p-FAK在各组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各组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Biglycan过表达后会显著提高FAK的磷酸化水平,促进HCT116细胞的侵袭和迁移(P<0.01);FAK抑制剂PF-562271能够明显降低p-FAK的表达,逆转Biglycan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有影响(P<0.01)。结论 Biglycan通过激活FAK信号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