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利特 (雷贝拉唑 )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 ,由于其Pka值高 ,能起到快速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研究观察了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8月服用波利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48例患者。现将近期疗效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 选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在我院住院 ,经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94例 ,其中男 5 0例、女 44例 ,年龄 ( 4 4 7± 1 3 8)岁。所有患者均有上腹疼痛、返酸等症状。其中球部溃疡 62例 ,球后溃疡 3 2例。将患者分为波利特治疗 48例 (治疗组 )与泮托拉唑治疗 46例(对照组 )。均于用药前 3天做内镜证实为十二指肠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39例急性重型胰腺炎(SAP)、43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凝血功能指标,计算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比较APACHEⅡ评分。结果 SAP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INR)、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FIB均高于对照组和AEP组,(P<0.01),AEP组亦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SAP组高于AEP组(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n=13,n=15,n=12),分别给予保肝、降酶、异甘草酸镁、异甘草酸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结果Ⅰ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好转,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均优于Ⅰ组和Ⅱ组(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谭瑞明 《当代医学》2009,15(7):43-44
目的探讨内镜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临床疗效及价值,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对122例胃黏膜垂症患者行内镜下微波电凝灼除治疗。结果122例中临床症状消失96例,明显减轻16例,有效率92%。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疤痕等,术后4周胃镜复查,被灼除部位有轻度浅溃疡者12例,经抑酸抗疡治疗2周愈合。结论微波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 30例消化性溃疡和 1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NO(一氧化氮 )含量的比较来探讨NO在胃粘膜保护中的作用与机制。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消化性溃疡组 :本科室从 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收治 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均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确诊 ,男 2 4例 ,女 6例。平均年龄 4 6 .3岁 ,十二指肠溃疡 17例 (17/ 30 ) ,胃溃疡 11例 (11/30 ) ,复合性溃疡 2例 (2 / 30 )。 30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为 :上腹痛 2 8例 (93.3% ) ,恶心、呕吐 16例 (53.3% ) ,上消化道出血 2 3例 (76 .7% ) ,发热 6例 (2 0 .0 % ) ,Hb下降 2 0例 (6 6 .7%…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诊治胰胆疾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和EST诊断和治疗482例胰胆疾病,首先行ERCP明确胆胰病变部位和性质,然后行EST、气囊扩张、植入支架等介入治疗。结果:本组检查和介入治疗484例胰胆疾病,成功率为93.8%。结论:ERCP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EST介入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且1个月内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d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d给予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d。两组均继续予雷贝拉唑治疗3周,记录用药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4.1%,对照组根除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缓解率为94.1%,溃疡治愈率为91.2%,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88.9%,溃疡治愈率为86.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具有疗效高、耐受性和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波利特(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按随机方法将64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分为波利特治疗组及泮托拉唑对照组,分别在服药第一天、第二天及第六天,观察上腹疼痛、返酸等症状的缓解率及治疗4周后溃疡愈合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天、第二天上腹痛缓解率明显增高(P<0.05及P<0.01);第一天返酸症缓解率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第四周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抑酸作用起效快,症状缓解尤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刘勇  谭瑞明 《吉林医学》2010,31(18):2779-2780
目的:比较10日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2例1月内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前5 d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后5 d予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加阿奠西林、克拉霉素治疗7 d。疗程结束1个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治疗组根除率95.00%,对照组根除率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日序贯疗法治疗Hp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胃脓肿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8岁,农民,因上腹胀痛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进食后加重,无反酸、嗳气及畏寒、发热,大小便未见异常,曾以“慢性胃炎”治疗,无好转。入院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心肺(-),腹软,未扪及包块,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肚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下肢无水肿,胸片未见异常。B超示:左肾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