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将我院用利培酮治疗15例抽动障碍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抽动障碍病人来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5月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均符合CCMD-2-R的诊断标准,其中8例慢性运动抽动障碍(CMTD),7例Tourette综合征(TS)。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8~19岁,平均(10.15±2.92)岁。家族史中1例其父患有强迫症,其余无特殊。个人史1例母孕期头3个月曾有流感高热史,早产2例。  相似文献   
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韦群武  谭常赞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04-1707
目的:了解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5项研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①阿立哌唑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合并效应量d=3.224,95%CI(0.912,5.537),综合显著性检验X^2=8.81,P〈0.001,提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②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的组间比较,d=-0.028,95%CI(-0.750,0.694),综合显著性检验X^2=0.002,P〉0.05,提示这两种药物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效应很弱。③阿立赈唑组的恶心呕吐、头晕头昏不良反应比利培酮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20.397,P〈0.05;X^2=10.557,P〈0.05),利培酮组的月经紊乱、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均比阿立赈唑组多,差异具有显著性(X^2=11.81-102.29,P均〈0.05),其余不良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平均8周左右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却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急性酒中毒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酒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 57例急性酒中毒患者 ,根据其中毒症状的轻重、兴奋期、共济失调期予纳洛酮0 .4~ 1 .2 mg/次 ,静注 ;昏睡昏迷期予纳洛酮1 .2~ 1 .6mg/次 ,静注。结果 :纳洛酮对解除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患者的眩晕症状十分迅速 ,对急性酒中毒伴昏迷及低血压者效果甚佳。全部患者均在门诊急诊室治愈。结论 :纳洛酮对急性酒中毒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是目前救治急性酒中毒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口服甘露醇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是抗精神病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常用酚酞、番泻叶、大黄苏打、开塞露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且有时会干扰正常肠道活动,不宜长期使用。笔者以甘露醇导泻,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象为1998年1~4月住院患者,年龄<60岁,用药前无便秘,使用抗精...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1岁。于2004年2月3日始出现行为反常,外出归来,站在家门口,却不知进去,需家人多次呼唤才肯入门,且有言语减少,语流缓慢,以及右侧肢体无力。至2月11日.患者出现右侧面部及肢体抽搐,颈扭向一侧,呼之不应,持续20~30秒钟后缓解。对此过程全无记忆,无小便失禁。于2004年2月13日住某医院神经内科治疗。入住神经内科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结果:压力200mmH2O,蛋白定量0.469g/L,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了解肇庆市鼎湖区各类精神疾病流行情况.方法以该区常住人口为对象,运用筛查表对疑似病例逐一登记,并以CCMD-3为确诊工具对登记对象进行确诊.结果全区各类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5.72‰,终生患病率为5.97‰,均明显低于中国7个地区及省内其他地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2.47‰,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2.11‰,分列第一、二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病率1.15‰,占第三位,酒依赖、海洛因依赖、情感性精神障碍所占的比例亦较高.结论精神障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1组疾病,搞好社区防治康复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利培酮用于治疗抽动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理咨询门诊8-19岁,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慢性运动抽动障碍(CMTD)病人8例,Tourette综合征(TS)病人7例,使用利培酮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5例全部坚持治疗,于第4周末及5个月末评定疗效。痊愈7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6.7%(第4周末评定结果)。结论:利培酮用于抽动障碍疗效好,副反应小,可以用来作为治疗抽动障碍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例随机分为A组(MECT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和B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各50例,分别于入院前、治疗1,2,4,8,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计算减分率;评定治疗有效率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BPRS减分率,两组治疗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S减分率,两组4,1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8周末差异不大.SANS减分率,两组4,8周末(P<0.05)、12周末(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合并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控制同样效果明显.尤其对阴性症状较突出者,病情反复小.两组病例副反应均较小.MECT是各类精神分裂症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疗效较为确切.对阴性症状较重者疗效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间应用抗抑郁药及联合用药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查阅2004年10月-11月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配药,处于维持治疗期的抑郁症患者病历共339份,分析抗抑郁药使用情况.结果SSRIs已成为抑郁症维持治疗的首选品种,其中氟西汀居首位,为61.23%.联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较普遍,占64.01%.结论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期间抗抑郁药的使用基本规范、合理,但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在维持治疗中有滥用现象,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