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16例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针对其临床症状特点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结果较之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全麻符合硬膜外阻滞具有血压、脉搏波动小、术中平稳、镇痛效果好、苏醒快和苏醒期平稳的特点。结论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应对患者进行精确的监测,保证其安全,再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病人腰一硬联合麻醉中的效应和安全性比较。方法60例行剖宫产的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布比卡因B组均施行腰一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在蛛网膜下腔给药前后生命体征、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效应、麻醉质量评价、术后24h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生命体征两组在蛛网膜下腔给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内给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内给药前与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发生低血压给麻黄碱量多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觉神经阻滞平面及手术结束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神经阻滞:R组有7例能屈踝关节,B组病人全部不能屈下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麻醉质量评价:R组有8例有牵拉痛需硬膜外腔追加局麻药,B组无牵拉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不良反应:B组多于R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均可用于剖宫产腰一硬联合麻醉且效果确切,安全,无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儿童腹腔镜临床手术麻醉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病儿童40例,对其采取全身麻醉,并且对患病儿童的心率、血压以及CO2分压等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结果所有患病儿童在手术过程当中机体各项器官检测指标完全正常,没有出现严重的合并症,临床麻醉效果显著。结论儿童腹腔镜手术采取气管插管并对其进行全身麻醉,这对患病儿童的呼吸可以保证顺畅,使在手术当中对患病儿童的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少,并且对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给予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手术固定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103例,将55例采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48例行手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实时监控麻醉进程、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的优势,应用于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提高腕、肘、肩关节麻醉阻滞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人麻醉前与手术结束病人清醒血浆补体C3、C4浓度的变化,以评价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5例ASAⅡ~Ⅲ级手术病人行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琥珀胆碱,麻醉维持用丙?白酚、芬太尼、维库溴铵,观察麻醉前T0,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后Te采聚静脉血,测血浆补体C3、C4浓度。结果病人麻醉前T0与手术结束清醒后Te血浆补体C3、C4浓度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体系统是非特异性免疫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可抑制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避免免疫抑制,保持机体补体水平的稳定,维持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及切口局部浸润(I-TAP+LA)麻醉用于腹股沟疝手术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股沟疝手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1~78岁,体质量45~6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蛛网下腔阻滞,观察组予以I-TAP+LA麻醉。评价麻醉效果,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记录于麻醉前、麻醉后10 min、切皮时、缝皮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切皮时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I-TAP+LA麻醉用于腹股沟疝手术老年患者,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无痛分娩当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与体会。方法选取75例待产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其分娩过程当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疼痛进行缓解,另外,选取75例自愿不接受无痛分娩的待产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程、疼痛程度、转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从产程、疼痛程度、转剖宫产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占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与分娩当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能够有效缩短产程,安全性较高,对新生儿损害极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观察。方法选择肥胖产妇60例,年龄21~3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Ⅰ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硬膜外麻醉,Ⅰ组选L2~3穿刺,腰麻用药0.75%布比卡因1.3ml加10%葡萄糖0.7ml,硬膜外置管4cm;Ⅱ组选L1~2穿刺,硬膜外置管4cm,用2%利多卡因4ml行试验量,首次用药12ml,术中0.75%布比卡因维持麻醉,如血压降至基础血压的30%用麻黄碱。观察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min、5min、10min、15min MAP、HR、SpO2,术中用药量,手术时间,麻醉开始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术后24h随访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Ⅰ组和Ⅱ组比较,10min时Ⅰ组MAP明显低于Ⅱ组(P<0.05),组内比较Ⅰ组和Ⅱ组麻醉1min、5min、10min、15min MA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而HR和SpO2Ⅰ组和Ⅱ组比较、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1),Ⅰ组麻黄碱用量明显多于Ⅱ组(P<0.01),手术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余两组病人一般情况,麻醉后10min平面,手术结束平面及术后24h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肥胖产妇剖宫产术,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由于麻醉诱导迅速,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用药量少,病人感觉无牵拉不适,可作为肥胖产妇剖宫产的首选方法,但血压下降明显,要提前扩容,加强术中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性因子、应激反应及术后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各30例。3组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在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组予以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地佐辛组予以地佐辛镇痛镇静,联合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镇痛镇静。比较3组T0(术前)、T1(手术切皮)、T2(手术开始后1 h)、T3(术毕)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T0、T3、T4(术后12 h)、T5(术后24 h)时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应激反应指标(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醛固酮)、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以及麻醉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血流动力学:联合组T1、T2、T3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右美托咪定组、地佐辛组(P<0.05或0.0...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