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5 6岁。爆炸伤右眼球摘除术后 30年 ,双侧眶内囊肿切除术后 14年余 ,左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 5年余。患者突然左眼疼 1个月由眼科转来就诊。检查见鼻骨畸形 ,鼻根、眼眶、眉弓有瘢痕 ,左眼前下方突起 ,左眼下睑外翻 ,左角膜溃疡 ,左眼视力光感 ,右眼义眼 ,鼻中隔右偏。CT扫描示球后眶内巨大软组织肿块 ,考虑系眶内占位性病变 ,于 2 0 0 3年 2月 13日在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 ,凿开左额窦底部时 ,即有黄白色黏液自瘘孔涌出 ,额壁前壁、底壁骨质变薄、部分吸收 ,眶后上壁部分骨质缺如 ,腔内有大量深灰色的潴留囊液、脓性分泌物和不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如何在保留喉功能喉咽癌切除术后应用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整复组织缺损.方法:总结1988至1998年17例保留喉功能喉癌切除术后利用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整复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肿瘤原发于咽后壁区6例,原发于梨状窝区11例.结果:10例恢复了喉的全部功能,7例恢复了喉的部分功能.随访1~8年.17例中半年内复发1例,再次手术后1年肿瘤再次复发死亡.3例术后1 .5~2年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行改良根治性颈廓清术现健在.1例上纵隔转移,1例肺转移, 经保守治疗无效死亡.3年生存率为62.8%.5年生存率为 41.0%.结论:裂层皮片加胸大肌肌皮瓣是保留喉功能喉咽癌切除术后整复组织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下咽食管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食管狭窄的重建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35例下咽食管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类固醇激素和抗生素治疗、扩张治疗、下咽食管成形术(胸大肌肌皮瓣、胸三角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全厚皮片、结肠上徙、胃上提、游离空肠、瘢痕切除局部粘膜减张缝合或纵切横缝).结果:35例中,33 例治愈,恢复正常饮食.经1~19年的随访治愈病例未出现狭窄复发,疗效巩固.结论:早期轻度的下咽食管狭窄可采用类固醇激素加抗生素治疗和扩张治疗,严重的下咽食管狭窄需行下咽食管成形术,局限于下咽部的狭窄在瘢痕切除后以胸大肌肌皮瓣或局部粘膜的纵切横缝整复,合并有食管狭窄者可以结肠上徙代食管术.胸大肌肌皮瓣和结肠不易感染坏死,手术成功率高,功能恢复满意,是下咽食管狭窄较好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4.
保留喉功能的T3声门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T3声门癌喉功能保留手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T3声门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后以会厌、双蒂接力肌甲状软骨膜瓣、颈阔肌皮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颈阔肌筋膜瓣、甲状软骨膜瓣等修复组织缺损并重建喉功能。结果: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83.2%,5年生存率73.6%。62例患者于术后2周~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率为82.7%。结论:T3声门癌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熟练掌握多种修复方法,择优采用,是恢复良好的喉功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咽、食管严重狭窄和闭锁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分析了 1983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手术治疗的 2 7例咽、食管严重狭窄和闭锁病例 ,其中伴有喉狭窄 12例 ,颈段气管狭窄 1例。根据病因划分包括化学腐蚀伤 2 5例 ,外伤 2例。修复方式 :结肠上徙 2 0例 ,游离空肠移植 6例 ,单纯胸大肌肌皮瓣整复 1例。 12例喉狭窄中利用胸骨舌骨肌筋膜整复 8例 ,胸骨舌骨肌筋膜和会厌下移联合整复 4例。 1例颈段气管狭窄利用胸锁乳突肌肌骨膜瓣修复。结果  2 7例中 2 5例恢复吞咽功能 ,2例失败。 12例喉狭窄 10例恢复喉的呼吸、发音及吞咽保护全功能 ,2例仅恢复喉的发音及吞咽保护功能 ;1例气管狭窄经手术整复 ,最终拔除气管套管。结论 结肠上徙适于治疗范围大、位置低的严重狭窄或食管闭锁 ;游离空肠移植需要在颈部有正常的食管腔及吻合血管 ;胸大肌肌皮瓣适于修复范围较局限的咽、颈段食管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下咽癌的诊断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耳鼻咽喉科医生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下咽癌患者的MSCT和手术资料,所有MSCT扫描均采用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硬腭至颈段食管。结果:45例下咽癌中位于梨状窝癌34例,环后区癌7例,下咽后壁癌4例。MSCT增强扫描显示下咽软组织影呈轻度或明显强化,梨状窝变窄或消失,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喉软骨破坏、移位及侵犯食管入口、颈段食管和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可推移环状、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及甲杓间隙和环甲关节间距增宽。根据MSCT制定的手术计划与实际基本一致,达91.1%。结论:MSCT能很好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制定手术计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逮捕缺陷1蛋白(ARD1)、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在慢性鼻咽炎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和存档的42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ARD1mRNA、DDR2 mRNA、IFITM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ARD1、DDR2、IFITM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ARD1、DDR2、IFITM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鼻咽癌组织中ARD1、DDR2、IFITM1表达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相比,鼻咽癌组ARD1 mRNA、DDR2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率均升高(P0.05),IFITM1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阳性率下降(P0.05);ARD1、DDR2、IFITM1在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0.05);ARD1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85.7%)高于阳性表达者(45.7%)(P0.05),DDR2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84.6%)高于阳性表达者(37.9%)(P0.05),IFITM1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81.8%)高于阴性表达者(41.9%)(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ARD1、DDR2高表达,IFITM1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喉癌和正常人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建立能鉴别喉癌和正常人血清标志物的诊断模型。方法:收集46例喉癌患者和51例正常人的血清,用WCX2(弱阳离子交换芯片)蛋白质芯片和SELDI—TOF—MS检测蛋白质质谱的表达。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建立区分喉癌与正常人血清中蛋白质谱差异表达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另外12例喉癌患者及13例正常人进行盲法交叉验证。结果:在分子量2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76个有差异的蛋白峰,其中27个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了由3个差异蛋白组成的喉癌诊断模型,其准确率为88.7%(86/97),敏感性为87%(40/46),特异性为90.2%(46/51),双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83.3%(10/12),特异性为84.6%(11/13)。结论:用SELDI—TOF—MS技术初步建立的区分喉癌与正常人血清蛋白差异表达模型可以区别喉癌和正常人,可能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报道咽、颈段食管良性狭窄14例,6例伴有喉狭窄,均用带血管蒂的结肠上徙整复,其中13例经胸骨后,1例经胸骨前上提结肠,并且一期整复喉狭窄.13例一期整复成功,1例失败.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利用带蒂结肠上徙治疗良性咽、食管狭窄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除梨状窝内侧壁癌并保留喉功能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90~2001年共手术治疗122例梨状窝内侧壁癌,其中87例行保留喉功能的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术, T1、T2期患者行梨状窝切除术,将声门旁间隙组织一并切除,T3、T4期患者行梨状窝切除+部分喉切除术,并根据肿瘤范围切除其他受累组织,以局部残留黏膜、胸大肌肌皮瓣、结肠上徙进行修复。35例未保留喉功能。术后均给予放射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2%(82/122)、45.1%(55/122),其中喉功能保留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62/87)、48.3%(42/87),喉功能不保留组分别为57.1%(20/35)、37.1%(13/35)。喉功能保留组全部恢复呼吸、发音及吞咽保护者占71.3%(62/87),部分恢复发音及吞咽保护占28.7%(25/87)。结论: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对梨状窝内侧壁癌患者行喉功能保留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