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药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以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子宫或行肌瘤剥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子宫肌瘤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我院联合应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经临床观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家兔为模型进行浸泡海水的观察,结果表明.家兔浸泡海水可以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各项指标实验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LT、WHT、WDT 均有明显增加,7b、HCT,PAR 降低,RCT 延长,PT 异常。淡水对照组未能显示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许雁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29-130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片及双氯灭痛栓在人流术中镇痛及宫颈扩张作用。方法观察组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片阴道放置及双氯灭痛栓塞肛,对照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比较其术中镇痛作用及宫颈扩张作用。结果观察组术中镇痛作用明显,宫颈扩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片及双氯灭痛栓用于人工流产术有较好的镇痛及宫颈扩张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宫颈机能不全亦称子宫颈内口闭锁不全、子宫颈口松弛症。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宫颈含纤维组织、弹性纤维及平滑肌等均较少,或由于宫颈内口纤维组织断裂,峡部括约肌能力降低,使宫颈呈病理性扩张和松弛。此种患者在妊娠后,特别是中期妊娠以后,由于羊水增长,胎儿长大,宫腔内压增大,胎囊可自宫颈内口突出,子宫颈管逐渐缩短扩张。当宫腔内压增大至一定程度,子宫颈更加扩张以致引起宫缩或破膜而流产。是晚期流产、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此种反复流产多发生于相同妊娠月份,而且无明显流产的先兆,胚胎突然完整娩出。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0.3%~0.5%,而在反复流产妇女中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5%”.  相似文献   
6.
刘翠  许雁  孙翠玲 《山东医药》2005,45(33):72-73
例1:女,3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于2002年5月21日入院。患者2d前突发左下腹剧烈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1d后转移为右下腹疼痛,左下腹仍有疼痛。查体:体温38.7℃,下腹部肌肉紧张,压痛、反跳痛,以麦氏点最明显,未触及肿块,外周血WBC20×109/L,N0.82,L0.18。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正常,于右髂窝处发现一球形肿物(8.5cm×7cm×6cm),呈紫黑色,证实为左侧卵巢囊肿蒂部逆时针扭转720°,自左下腹转至右髂窝。例2:女,4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3d于2003年1月5日入院。患者3d前进食后上腹部疼痛并逐渐加重,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城镇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进行短期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6年对某城镇娱乐场所113名女性性工作者分3次实施为期3个月的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并评价其效果.[结果]调查113人,干预前后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1.33%、9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艾滋病的态度、行为正确率分别为23.01%、6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个月的综合干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与腹部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观察组)切口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及100例腹部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对照组)阴道分泌物进行Uu、Mh培养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观察组单纯Uu阳性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Mh阳性率两组分别为6%、4%,Uu和Mh均阳性率分别为2%、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女性生殖道Uu感染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培养上清液sFas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63例肺结核外周血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72h上清液sFas的含量,选取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人外周血及PBMC培养上清液sFas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67±2.05/2.21±0.54;P<0.01;46.64±12.44/15.97±3.51,P<0.001);有空洞病人高于无空洞病人(7.98±1.41/5.13±1.25,P<0.01;55.94±18.52/35.73±11.44,P<0.01);治疗前病人高于治疗后病人(6.83±1.39/5.68±1.23P<0.01;52.37±14.55/39.43±6.97,P<0.01)。结论 sFas紊乱可能参与了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其外周血含量的变化有可能作为肺结核病情判断、预后估计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2001年-2003年共收治低体重早产儿5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