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的低场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证实的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膝关节周围骨梗死累及20个骨(股骨11个,胫骨9个),同期X线检查中9例阴性。本组均具有典型MRI改变:病变中心呈短T1WI类似骨髓信号,周边环绕花边状混杂信号,T2WI可见双环靶征、三环靶征。结论低场MRI较X线平片能早期诊断骨梗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如手术时机、血肿量、血肿破入脑室、再出血、尿激酶的应用等。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CT定位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68例。结果术后再次出血3例,以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1 10例、ADL2 29例、ADL3 16例、ADL4 6例、ADL5 7例。结论选择临床分级轻、中型及脑疝未形成的病人.手术时机以发病后6~24小时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及尿激酶溶解治疗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叶间胸膜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3年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叶间胸膜转移瘤患者12例,均采用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患者CT扫描表现为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及沿叶间胸膜走行、呈串珠样或簇状排列的多发结节。伴胸腔积液10例(占83.3%),其中两侧8例,左、右单侧各1例;除1例以胸膜转移瘤为主外,余均伴肺内多发转移、其他位置胸膜广泛性转移瘤。结节8~26个,平均(17.0±1.7)个;且结节类型以混合型为主。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叶间胸膜转移瘤形态大小、结节个数、结节类型及有无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CT随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HIE的患儿随访1个月~4年的CT资料。结果 CT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各10例。轻度治疗后CT随访均未见异常。中度6例复查未见异常;4例2年内CT复查发现脑外间隙增宽,之后消失。重度1例复查正常;9例CT复查发现脑外间隙增宽,随访中全部伴脑外间隙增宽,之后消失,后续复查脑萎缩3例,局限性脑软化灶2例。结论 CT随访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场MRI 各部位不同参数配置研究,提出较大视野、较薄层厚、小激励次数(NEX=1 或2)的组合方案图像信噪比用空间分辩率适中,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移动伪影较少,检查成功率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光彤  丁长青  许若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6):101+103-101,103
目的探讨反角度重建在不典型椎弓峡部裂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22例不典型椎弓峡部裂患者多层螺旋CT及反角度后处理等重建资料。结果当椎体无明显滑脱时,常规椎间盘层面极易漏诊不典型腰椎峡部裂,结合常规层面所示椎管前后径延长征及三维图像,增加反角度重建,明显增加诊断率。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反角度重建对不典型峡部裂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MR证实为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首发症状多为头痛,易伴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VST)的病因相似,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进展迅猛,病死率高。MR是理想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脊椎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易累及的部位,晚期极易累及椎管,临床上有时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截瘫及横贯性脊髓炎等难以鉴别[1]。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判断脊椎转移瘤侵犯脊髓程度和范围,对进一步临床治疗与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2]。现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经临床证实的累及椎管的脊椎转移瘤17例,重点探讨低场MRI对其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低场MRI资料.结果 19例中,脑膜瘤6例,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延颈髓交界区,有沿颈1、2椎间孔向外生长趋势,除囊变外较明显强化;室管膜瘤3例,均伴囊变,实性部分不均匀中度强化;表皮样囊肿1例,主要位于小脑蚓部,向下达椎管内,类似水样信号,增强无强化;骨转移6例,表现为斜坡下半部、枕骨鳞部前缘、寰椎等T1WI多低T2WI多高信号影.结论 低场MRI对颅枕骨大孔区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