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3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以上腹部为中心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或不适、早饱、腹胀、返酸、嗳气、厌食、烧灼感、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以因器质性消化道疾病引起,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多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目前儿童FD的诊断依据1998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胃肠功能障碍会议上制定的小儿胃肠功能紊乱的诊断标准,也  相似文献   
2.
小儿消化道异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双糖酶缺乏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糖酶缺乏症是指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及海藻糖酶)缺乏,导致未吸收的双糖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代谢,产生CO2、H2及其他气体和有机酸,临床上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肠鸣和排气过多等症状。双糖酶缺乏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分子学和遗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儿上消化道内镜临床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上消化道内窥镜(内镜)是诊断与治疗食管、胃、十二指肠及胰胆疾病最先进的仪器,内镜检查是一种直观、准确、敏感的诊断手段。近年来随着内镜在临床应用的普及,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儿科消化内镜学也正迅速由诊断内镜向治疗内镇学发展。一、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临床上用于儿童的胃镜有两类1.小儿胃镜专为儿童设计的直视式胃镜,如富士能FG-100PE、PentaxFG-24X,该镜特点是镜身纤细,外径仅7.8mm,受检者痛苦少,适用于各年龄的儿童,包括婴儿。2成人细径胃镜外径在9.0mm~9.8mm范围,活俭孔较大,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不同职业家庭不同年龄组的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以探讨不同经济状况下,儿童感染H.pylori的年龄阶段以及家庭H.pylori人群的分布对儿童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1119名就读于上海地区市中心与郊区学校的学生,男性568名,女性551名,年龄7~l4岁。问卷调查每位学生的居住环境、常住人口、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有无消化道症状及慢性胃炎、溃疡病史等,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中H.pylori IgG抗体。结果无症状儿童中7岁年龄组的H.pylori感染率为30.91%,在7~12岁年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H.pylori感染率也逐渐上升,平均年递增3.28%;工人和农民家庭的儿童较小的年龄即有较高的H.pylori感染率;生活在父母感染H.pylori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感染H.pylori。结论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中,儿童H.pylori感染率高,而且较小年龄即有感染;H.pylori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幼鼠结肠炎模型,研究其自然病程的特点,为临床研究儿童炎症性肠病(IBD)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作幼鼠结肠炎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0时组作为基础值不予任何刺激。应用统一评分标准对结肠粘膜损伤进行评估。结果模型组于造模后24h粘膜损伤最重,有明显溃疡形成,1周溃疡基本愈合,2周起粘膜大体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4周时镜下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结论幼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不同于成年鼠模型,可有生长发育迟缓的表现,更适合于对儿童IBD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gastro蛳oesophageal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病理性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至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引起一系列如上腹痛、烧心、泛酸等临床症状。GERD是一种潜在的、较严重的长期疾病,不论有无食管炎的发生,它对人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本研究目的是确认埃索美拉唑改善小儿GERD症状的疗效,同时评价药物在GERD小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和耐受性。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8岁,因反复黑便3个月余、间歇发热1个月伴中度贫血,在当地儿童医院就诊,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支原体抗体MP-IgM( ),粪隐血OB( ),Hb 67 g/L,拟“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MP感染、贫血”,予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法莫替丁等治疗,但症状未见好转。近2个月来常出现黑褐色大便,呈厚糊状,量中等,1、2次/d,且伴阵发性腹痛,多位于脐部,能自行缓解,无黏冻和脓血便,以往无黑便和腹痛史,无鼻衄和贫血史。门诊拟黑便、中度贫血待查收入院。查体:体质量21 kg,稍消瘦,面色苍白,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9.
三叶因子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因子不仅在维护胃肠道粘膜的完整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粘膜损伤后修复的关键过程。迄今为止,对于三叶因子在上皮屏障功能受损后的细胞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对其在胃肠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溢奶、过度哭闹、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稀便是婴儿中常见的胃肠道问题。这些胃肠道问题大多数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这些婴儿胃肠道问题不仅困扰着父母,也困扰着基层儿科及儿童保健医师。为帮助基层儿科及儿童保健医师快速、准确地筛查和处理常见的婴儿胃肠道问题,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