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对老年难治性肺炎原因及病原学分布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52例临床诊断为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的资料,对经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恶化的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病变处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及送病原学检查,根据胸部CT或镜下病变选择进行活检、刷检明确病理学诊断.将入院时常规痰培养病原学阳性率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肺泡灌洗液培养病原学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中,单纯炎症病变31例,病理证实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4例、肺曲霉病2例;阻塞性肺炎18例,其中肺癌并阻塞性肺炎10例、异物吸入6例、炎性肉芽肿2例;3例类似肺炎型肺癌.患者入院常规痰液培养病原学阳性率为40.38%(21/52),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行病原学培养阳性率为69.23%(36/52),痰液和灌洗液二者培养结果一致率为13.46% (7/52).结论 对老年难治性肺炎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既可提高病原学诊断的准确率,指导合理应用抗菌素,又可早期明确病因并给予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急性期(痰瘀壅肺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_la(6-Keto-PGF_l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包括控制性氧疗、抗感染、祛痰、平喘、抗心衰等综合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合血腑逐瘀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测量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肺动脉压(mPAP);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ET-1,TXB2,6-Keto-PGF_la;每周记录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1%,优于对照组的75.56%(P<0.05);治疗后观察组mPAP和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ET-1和TXB2低于对照组,6-Keto-PGF_la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后1,2,3,4周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CPHD急性期患者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改善血液高凝、高黏滞状态,改善肺循环淤血,降低肺动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许俊旭 《海南医学》2011,22(21):61-62
目的 观察应用舒利迭(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联合顺尔宁(孟鲁司特钠片)治疗难治性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难治性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咳嗽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元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治疗前、治疗3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例数和血气分析结果(PaCO2、PaO2、Sa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许俊旭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05-2007
目的讨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通过痰涂片、痰培养及胸部CT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痰及组织标本后,通过痰涂片、痰培养及活检病理诊断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12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患者中,痰涂片阳性2例(16.67%),痰培养阳性2例(16.67%),胸部CT诊断阳性1例(8.33%);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痰及组织标本后,痰涂片阳性4例(33.33%),痰培养阳性6例(50%),活检病理诊断阳性11例(91.67%)。镜检前后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PK-i高清光学智能电子染色内镜技术诊断老年肺癌的价值。方法使用日本PENTAX公司的EPK-i高清光学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分别对91例疑似肺癌老年患者进行高清白光(HD+)和高清光学智能电子染色成像(I-Scan)联合HD+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Scan联合HD+模式诊断肺癌的因素,并比较两种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等。结果91例接受内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中,男79例,女12例,影响HD+、I-Scan联合HD+评估病灶病理阳性差异的为以下因素:I-Scan联合HD+镜下分级Ⅱ级或Ⅲ级、病理类型为腺癌或鳞癌(χ2=4. 177~19. 665,均P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Scan联合HD+镜下分级Ⅱ级或Ⅲ级(OR=27. 104,95%CI:4. 104~201. 134,P0. 05)、病理类型为腺癌或鳞癌(OR=1. 748,95%CI:0. 789~2. 415,P0. 05),2个因素为独立的影响预测因素。I-Scan联合HD+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预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8. 2%、82. 4%、90. 3%、96. 6%和92. 3%,而HD+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预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 5%、32. 4%、67. 1%、52. 4%和63. 7%。结论 I-Scan联合HD+模式诊断肺癌优于HD+,应用简便且在老年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许俊旭 《重庆医学》2013,42(19):2281-2282,2309
目的讨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气道内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该院气道内结核病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通过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的阳性率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活检、刷检后的诊断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8例气道内结核病患者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6例(21.4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11例(39.29%),活检阳性21例(75%),刷检阳性23例(82.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于气道内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本地区PTE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及海口市中医医院住院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angiography,CTPA)检查的192例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按是否伴发PTE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采用多元回归寻找伴发PTE的危险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中,43例伴发PTE,男32例,女11例,冬季发病最多,有13例(30.2%),科室分布广,以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为主,共18例(41.9%)。原发性危险因素:研究组与对照组抗凝蛋白活性值比较,蛋白S(PS)活性(83.22±25.75)vs(101.59±1.23),蛋白C(PC)活性(91.30±20.79)vs(103.22±14.19),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98.6±8.50)vs(103.66±8.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下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卧床≥3 d,吸烟或接触生物燃料,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外伤或/和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卒中发作史、高脂血症(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VT( OR=65.34,95%CI:12.52~341.07,P<0.001)、外伤或/和手术(OR=45.12,95%CI:7.99~254.76,P<0.001)和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OR=9.04,95%CI:2.19~37.22,P<0.05)为住院伴发PTE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PTE患者发病无季节、科室之分,抗凝蛋白活性水平低,DVT、外伤或/和手术和慢阻肺合并II型呼吸衰竭是本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认识以上临床特征,有助于提高PTE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模式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实施治疗前、治疗3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例数和血气分析结果(PaCO2、PaO2、SaO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