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 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探讨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3—8月对广西全区25所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1253名肿瘤科护士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其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使用随机森林分析对可能影响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的自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的作用方向和相对危险度。 结果 逐步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变量数为8时的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重要性排名前8的变量依次为收入状况满意度、护患关系满意度、从事肿瘤科护理工作年限、心理资本、年龄、参加院级以上培训次数、群众认可与尊重程度、夜班频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入状况满意度为一般(OR=1.228,95%CI:1.019~1.497)和不满意或很不满意(OR=1.276,95%CI:1.005~1.621)、护患关系满意度为一般(OR=1.158,95%CI:1.036~1.295)和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组(OR=1.196,95%CI:1.020~1.402)、从事肿瘤科护理工作5~10年(OR=1.365,95%CI:1.001~1.860)和>10年(OR=1.702,95%CI:1.222~2.371)、心理资本(OR=0.904,95%CI:0.824~0.991)、年龄25~30岁(OR=1.347, 95%CI:1.010~1.797)和>30岁(OR=1.397,95%CI:1.007~1.937)、参加院级以上培训次数1~2次/年(OR=1.107,95%CI:1.008~1.217)、群众认可与尊重程度为一般(OR=1.105,95%CI:1.008~1.212)和不尊重(OR=1.260,95%CI:1.010~1.572)、夜班频次<1次/周(OR=1.115,95%CI:1.025~1.213)和≥1次/周(OR=1.397,95%CI:1.146~1.702)是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影响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前8位因素依次为收入状况满意度、护患关系满意度、从事肿瘤科护理工作年限、心理资本、年龄、参加院级以上培训次数、群众认可与尊重程度、夜班频次,建议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策略,减少肿瘤科护士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2.
3.
钟丽华  覃蕾  蒋连秀 《华夏医学》2009,22(5):979-980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尤其CT肝脏检查的普及,给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准确的影像信息。CT肝脏在检查过程注射对比剂即增强,增强的目的是更好地显示肝肿瘤,发现平扫时未发现的等密度病变,有助于明确占位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中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提高冠状动脉检查的成功率.方法:分析83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寻找CTCA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呼吸、心率、仪器噪声和紧张是影响CTCA检查的主要因素.结论.CTCA检测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与合作,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方法选择60例实习护生进行分析,参考组选择一般护理管理,实验组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带教管理,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实习护生开展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带教,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操作能力,改善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覃蕾  李琴 《放射学实践》2020,(3):300-302
【摘要】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蔓延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胸部CT平扫作为筛查和诊断OVID-19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疫情期间大量疑似和确诊患者前来我科行胸部CT检查。如何做好CT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副反应3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增多,尤其是CT检查的普及,X线造影剂的用量不断增加,由此而产生的造影剂副反应亦不断增多,如何预防和认识造影剂副反应的发生及转归,已引起了放射领域的广泛关注。笔者就我院近年来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后患者的副反应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钟丽华  蒋连秀  覃蕾 《华夏医学》2009,22(6):1167-1169
近年来,随着行CT检查患者人数的增加,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增强扫描检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剂增加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密度的差别,更清楚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及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有助于发现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楚的病变,还可以动态观察某些脏器或病变中对比剂的分布与排泄情况,根据其特点判断病变性质,同时还可以观察血管结构及血管性病变等.但对比剂的广泛使用,必然导致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的增加,尤其是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卒中、冠心病、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脏功能减退、低血糖等多种疾病.因此如何减少老年患者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虽然随着X线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 T及M R I造影技术越来越普及,但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有其操作简单、检查费用较低、诊断较明确的优势,仍是最常用于X线的检查方法.但含碘对比造影剂使个别人发生碘过敏反应、腹部加压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等不良反应在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全过程中还是经常发生,国内文献报道离子型碘对比剂(76%泛影葡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非离子型为3.5%[1].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使其安全顺利的完成造影全过程,对其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