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颈椎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颈椎组(行颈前路手术)、腰椎组(行腰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胆囊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各2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于手术前后各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比较各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3组患者血清T3、FT3水平从术前开始下降,于术后8h时出现平台期,然后继续下降,术后24h到达最低水平再逐渐恢复;其中颈椎组较其他两组下降程度更明显,恢复也更为缓慢。T4、FT4水平从术前24h开始逐渐上升,颈椎组在术后2h到达峰值,腰椎组和胆囊组在术后4~8h到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其中颈椎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在术后12h降至基础水平,之后缓慢上升,于术后14d时接近正常水平。3组患者TSH水平均先升高,在术后2h到达峰值,然后再下降至低于基础水平,于术后24h后逐渐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rT3水平总体呈轻度增高,但无明显规律。结论颈椎手术患者术后T3、T4水平明显降低,与腰椎手术和胆囊切除术患者相比存在差异,可能与甲状腺的X射线照射及机械性压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改良Winograd术联合甲沟重建术治疗重度嵌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8月-2022年8月,对53例63趾重度嵌甲症采用切除1/4~1/5甲床及甲根部的甲母质,清除肉芽肿及坏死糜烂,切除少部分甲皱襞,使用垂直褥式内翻缝合法重建甲沟。结果 术后2例出现红肿、渗出,给予拆线、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炎症消退,切口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术后2~3周拆除缝线。48例术后得到3~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5例失访。所有随访患者均无嵌甲复发,无疼痛,不影响步态。外观良好,新生甲板无明显缩窄、畸形,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改良Winograd术联合甲沟重建术治疗重度嵌甲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δ样配体3(DLL3)表达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G(XPG)基因多态性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铂类化疗敏感性影响的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岳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4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 均在充分知情前提下给予卡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每3周为1个周期, 共治疗4个周期。根据化疗敏感性分为敏感组46例和非敏感组94例,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组织DLL3表达评分和XPG基因多态性, 比较不同XPG基因型患者组织DLL3表达评分,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化疗敏感性的危险因素, 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组织DLL3表达和XP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是否存在及其作用类型。结果敏感组组织DLL3表达评分低于非敏感组[(3.28 ± 0.93)分比(7.59 ± 1.2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敏感组CC基因型患者多于非敏感组, CT、TT基因型患者少于非敏感组(P<0.05)。CC、CT、TT基因型患者组织DLL3表达评分分别为(3.51 ± 0.93)、(6.76 ± 1.08)和(10.09 ± 1.12)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威伐光(wIRA)结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MWM)治疗老年冻结肩(F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58例老年F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接受MWM治疗,观察组在MWM的基础上增加wIRA照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肩关节活动度(ROM)、上肢残疾功能量表(SPADI)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的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NRS评分、肩关节ROM、SPADI评分及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SPADI评分及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肩关节ROM(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RA结合MWM能有效改善老年FS病人的肩痛,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肩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3月至 2010年 8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 7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疾病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型病变采取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 分别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前、术后 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根据 JOA评价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3例微创手术均顺利完成。 25例患者采用双侧减压方法, 48例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 23例患者在减压的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经皮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减压方式及是否行椎间融合内固定相关。术中硬膜囊撕裂 1例;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 取出融合器, 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3例, 考虑与术中微创可扩张通道撑开过紧有关, 予抗炎及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 10~35个月, 平均 13个月。患者术前及术后 6个月的 JOA评分和 ODI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例行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患者, 22例患者获得满意融合, 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 但应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合并疾患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具体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血脂升高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高血脂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和沭阳县5~15岁年龄组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每个地区各年龄组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于第75百分位数(P75)为升高组,低于或等于第25百分位数(P25)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结合体格检查的形式,询问调查对象家长获得高血压家族史、饮食习惯、行为方式等因素并测定调查对象血压、身高、体质指数、TC和TG等指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脂家族史、午饭地点与儿童青少年TG升高,有统计学关联(P0.05);而超重、上学交通方式、午饭地点及牛奶摄入量与儿童青少年TC升高,有统计学关联(P0.05)。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在宿豫区(城镇)对象中,午饭地点、上学交通方式、常吃零食与TC升高存在显著正相关,OR(95%CI)值分别为2.243(1.465~3.432)、2.496(1.672~3.727)和1.748(1.180~2.589);常吃零食则与TG升高呈显著负相关,OR(95%CI)为0.492(0.286~0.847)。在沭阳县(乡村)对象中,牛奶摄入与TC升高呈显著正相关,OR(95%CI)为1.568(1.091~2.255),而超重和午饭地点则分别与TC和TG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387(0.209~0.715)、0.689(0.481~0.988)。结论经济水平、家庭饮食、上学交通运动的能量消耗以及牛奶与零食的摄入是影响该地区儿童青少年血脂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治疗手部大创面的新方法,即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疗法,并评估其在手部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例手部大创面患者采用PRP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创面愈合率100%。结论 采用PRP治疗手部大创面,相较于皮瓣治疗,具有外观不臃肿、无瘢痕、费用低,且无需植皮等优点,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增生性炎症,多见于体表,累及腕部者临床较为少见。通过我院1例确诊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总结腕部肉芽肿性炎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临床诊断、鉴别水平。1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者。患者入院前10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腕掌尺侧、小鱼际、小指近节指腹局部肿块伴疼痛,质软,活动度差,后右手掌陆续出现类似肿块,发现肿块第5个月,自诉曾用中药(具体不详)浸泡治疗,右手掌肿块较前减小,疼痛减轻。后肿块再次增大,疼痛加重,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就诊,以右腕上肢局部肿物收入院。入院查体:右腕掌尺侧、小鱼际肿块直径1.5 cm,小指近节掌侧肿块直径0.5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采用的改良血管缝合技术, 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22年9月, 我们应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中, 共16例存在动脉内膜剥脱, 均行"管腔重塑"后血管吻合。创面横行长度6~15 cm、纵行长度7~25 c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动脉危象发生, 2例出现短暂的静脉危象。15例皮瓣完全存活, 其中13例创面Ⅰ期愈合, 2例发生感染接受扩创治疗后愈合;1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坏死, 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3~18个月, 平均10个月, 均保肢成功并恢复了日常行走功能。随访期间, 皮瓣无溃疡、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应用"管腔重塑"技术处理动脉内膜剥脱的游离皮瓣安全可靠, 解决了病变动脉吻合的难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