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兰花  蔡教壁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55-1255,1257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37例患者按入院后有无躯体疾病分为有合并症组及无合并症组,以研究合并症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院后合并躯体疾病者117例(86%),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95例(70%)、心电图异常43例(32%)、胆石症25例(19%)等。合并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病程有关,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但与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无关。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并对躯体疾病给予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究属一个疾病单元,还是多个疾病单元,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至今仍有争论,对其病因、病理机制到诊断、治疗均有待进一步探讨。由于种种原因,使临床诊断上一直欠缺一个较统一标准。加之又缺乏可靠的辅助检查指征,无一套较特异性的检查方法,诊断上全靠病史材料和医务人员的直观观察,作为评定的主要依据,而各  相似文献   
3.
器质性精神病分为急慢性两种。所谓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日本一般统称为症状精神病或急性脑症状群等。而英语国家则单纯地称为谵妄或急性错乱状态,急性中毒性精神病也被作为同义语来使用。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是狭义的器质性精神病,是一种慢性脑症  相似文献   
4.
我国七个地区1 680例嗜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广东佛山、吉林延边、贵阳、长春、云南曲靖、沈阳和新疆石河子等7地区嗜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1680例的报告,进行临床分析,绝大部分病例皆为男性(99.76%),职业皆以工人居多,年龄以中年为多,嗜酒多在10年以上,饮酒量多为每日饮白酒250~500克,急性期可有意识、情感、感知、思维、记忆、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用性期可表现为酒依赖、幻觉症、妄想症、震颐泡妄、柯萨可夫综合征和痴呆等。治疗主要在于支持治疗,促进胞代谢,精神药物和低血糖治疗等,应重在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于2004-12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顺德市伍仲佩纪念医院、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访问120位精神科医生在治疗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时的用药选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接受访谈的精神科医生的年龄,性别和工作年限。参加调查的医生进一步询问患者过去是否曾对某一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是否表达过希望或拒绝使用某一类型的药物。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住院次数,医生用阴阳性症状量表来评定患者的阴阳性症状,并评定患者的依从性(漏服药率<20%定义为依从,介于20%~80%为部分依从,>80%为不依从)。结果:纳入120位医生及2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单变量比较,年龄大一点的患者,病程长的患者,或阴阳性症状量表评定阳性症状分值高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反那些明确提出不想服用某一类型的药物或过去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医生方面:那些年资高的,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或认为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太高的医生更倾向于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②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医生的年龄(>50或<50岁)(OR=4.8,95%CI=1.1~11.3,P=0.006),依从性差(OR=3.8,95%CI=1.2~11.6,P<0.05),患者的病程(OR=1.1,95%CI=1.0~1.1,P<0.04)都会影响到患者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只有医生的年龄会影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OR=4.7,95%CI=1.5~15.1,P=0.01)。结论:高年资的精神科医生倾向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因素并没有明显影响医生的用药选择。有必要对精神科医生临床用药和处理患者的水平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证。  相似文献   
6.
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B超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胆B超检查异常情况及相关性。方法:调查199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肝胆B超检查阳性的共86例(43.22%),其中脂肪肝33例(16.58%)、胆石症27例(13.57%),肝胆B超阳性率与用药年限呈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肪肝、胆石症发生率较高,定期进行肝胆B超检查,血糖血脂检测,监测体重对指导临床早期发现脂肪肝,胆石症及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多为口一舌一颊三联征或搓丸动作,但以扭转痉挛性斜颈为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形式较为少见,陆雪娟曾报道过2例,笔者近见1例,且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廖某,女,19岁,住院号:19362,未婚,自1991年8月份无诱冈出现精神异常,主要表现评论性幻听、被害妄想,称有人议论她,有人加害她,自1991年8月至1994年5月一直在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体第四成份C4A、C4B基因缺陷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mp-RFLP(amplifica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方法,对19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2例健康对照组样本补体第四成份C4A、C4B基因缺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补体第四成份C4A基因缺陷纯合子C4AQ0/C4AQ0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精神病院不同年代诊断、用药情况以及概念的变迁。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1983,1984年、1993-1994年、2003-2004年在本院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的诊断及用药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总人数不断上升;精神分裂症病人比例逐渐减少。情感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所占比例明显上升;氯丙嗪、氟哌啶醇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上升为第一线用药,利培酮从无到有,现占用药第1位。抗躁狂药、新型抗抑郁药使用率也明显上升。结论:近20年来,基层精神病院有了较大发展,疾病谱日趋多元化,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利培酮因其安全有效,已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抑郁药也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患者因素和医生因素对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于2004—12在广州市脑科医院、顺德市伍仲佩纪念医院、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访问120位精神科医生在治疗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时的用药选择,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接受访谈的精神科医生的年龄,性别和工作年限。参加调查的医生进一步询问患者过去是否曾对某一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是否表达过希望或拒绝使用某一类型的药物。并记录所有人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和住院次数,医生用阴阳性症状量表来评定患者的阴阳性症状,并评定患者的依从性(漏服药率〈20%定义为依从,介于20%-80%为部分依从,〉80%为不依从)。结果:纳入120位医生及2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单变量比较,年龄大一点的患者,病程长的患者,或阴阳性症状量表评定阳性症状分值高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反那些明确提出不想服用某一类型的药物或过去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的患者更可能被处方非典型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医生方面:那些年资高的,临床经验相对丰富的或认为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太高的医生更倾向于处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蓼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医生的年龄(〉50或〈50岁)(OR=4.8,95%CI=1.1~11.3,P=0.006),依从性差(OR=3.8,95%CI=1.2~11.6,P〈0.05),患者的病程(OR=1.1,95%CI=1.0-1.1,P〈0.04)都会影响到患者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只有医生的年龄会影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OR=4.7,95%CI=1.5-15.1,P=0.01)。结论:高年资的精神科医生倾向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因素并没有明显影响医生的用药选择。有必要对精神科医生临床用药和处理患者的水平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