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液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 MRI 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1例共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的 MRI 表现,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管壁厚度、增强表现及积液 ADC值。结果:56个输卵管积液病灶中单纯性输卵管积液37个,输卵管积脓14个,输卵管积血5个。可见3种 MRI 形态学类型:Ⅰ型病灶18个(32%),输卵管积液呈管状;Ⅱ型病灶29个(52%),呈囊状合并管状结构;Ⅲ型病灶9个(16%),呈囊状,无管状结构。14个输卵管积脓病灶的平均壁厚0.37 cm,注射对比剂后管壁显著强化;其余42个病灶平均壁厚0.17 cm,管壁轻度强化。当管壁厚度以0.25 cm 为界值时,诊断输卵管积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2%、95%和83%。单纯积液病灶的平均 ADC 值为3.0×10-3 mm2/s,明显高于积脓的1.4×10-3 mm2/s 及积血的1.9×10-3 mm2/s。术前 MRI 误诊11个(20%)。结论:MRI 能较好的显示输卵管积液的形态特征,绝大多数输卵管积液病灶有典型表现,部分无管状结构的囊性病灶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探讨MRI诊断卵巢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转移瘤的MRI表现,同期59例原发性卵巢癌作为对照.比较两组肿瘤的分布、边缘、大小、形态、囊/实性、分房、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信号、强化程度、腹膜种植灶、转移等征象的差异.结果:25例卵巢转移瘤MRI共发现41个卵巢肿块,16例(64.0%)累及双侧卵巢;59例原发性卵巢癌MRI共发现84个卵巢肿块,25例(42.4%)累及双侧卵巢,双侧卵巢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光滑的边缘、分叶形肿块、T1WI抑脂不均匀等和低信号、实性成分T2WI等信号及实性成分内边界清晰的囊肿样信号5个征象在转移瘤中(29/41、21/41、29/41、10/38、15/28)较原发性癌多见(26/84、27/84、39/84、6/84、6/65)(P值分别为0.000、0.040、0.010,0.004、0.000);不规则形肿块、囊壁结节或乳头状突起、T1WI抑脂含高信号及实性区T2WI高信号4个征象在原发性癌中(35/84、16/19、30/84、78/84)较转移瘤多见(5/41、6/13、6/41、28/38)(P值分别为0.001、0.049、0.015、0.004).结论:MRI可显示卵巢转移瘤与原发性卵巢癌不同的MRI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表现,提高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囊/实性、赘生物及强化方式等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①纤维-卵泡膜细胞瘤21例(纤维瘤9例,纤维卯泡膜细胞瘤3例,卵泡膜细胞瘤9例).T2WI呈低信号为主19例,伴瘤内高信号17例,其中水肿9例,卵泡膜细胞区9例,囊变2例,出血坏死1例;增强后轻度延迟强化8例,轻中度强化伴团状或云絮状明显强化9例,无强化2例;T2WI呈高信号2例,轻中度强化,肿瘤为富含细胞纤维瘤.②颗粒细胞瘤4例.其中厚壁囊性2例,囊实性2例,实性区呈T2WI稍高信号,中度或明显强化.③硬化性间质瘤3例,均为实性,T2WI呈全部或周边低信号,中心混杂中高信号,明显强化,其中2例呈向心性强化.④Sertoli-Leyding细胞瘤3例.巨大多房囊性为主2例,实性1例.⑤环小管性索瘤1例,实性结节状,中度强化.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形态多样,部分类型肿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测量正常子宫微循环灌注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价值.方法:10例育龄期健康女性志愿者于经期(第3天)、增生早期(第7天)、增生晚期(第12天)、分泌早期(第17天)及经前期(第27天)行盆腔MR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 WI和IVIM.测量子宫内膜、结合带及外肌层的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比较月经周期各时间点D、D*及f值的差异,统计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子宫的三层结构中仅内膜的f值在经前期与增生早期以及结合带的f值在经前期与经期、经前期与增生早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0.037、0.038),其余各时间点间f、D和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的f值自增生早期至经前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增生晚期达峰值.子宫3层结构间两两比较,在经期、增生早期、分泌早期和经前期,内膜与结合带、结合带与外肌层间D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24、0.009和0.014;0.029、0.001、0.004和0.000),且D值的大小为结合带<内膜<外肌层;除经期外,其它4期时子宫内膜与外肌层、结合带与外肌层间f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经期和增生晚期,其它3期时子宫内膜与外肌层、结合带与外肌层间D*值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M-DWI是非侵入性评价正常子宫在月经周期中微循环变化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巢畸胎瘤的不典型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发现术前有盆腔MRI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卵巢畸胎瘤共172例,其中14例MRI发生误诊或漏诊,我们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成熟囊性畸胎瘤误诊为囊腺瘤4例、内膜异位囊肿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和漏诊变性坏死1例;2例甲状腺肿分别误诊为纤维瘤和囊腺瘤;1例成熟实性畸胎瘤和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均误诊为未成熟畸胎瘤.MRI表现为:成熟畸胎瘤(9例)表现为囊性肿块少脂肪(4例)或无脂肪(2例)、合并内膜异位囊肿(2例)、伴并发症(1例);卵巢甲状腺肿呈实性或无脂肪(各1例),实性成熟畸胎瘤罕见表现(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分别为卵黄囊瘤和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混合、未成熟畸胎瘤和无性细胞瘤的混合).结论:了解卵巢畸胎瘤的MRI不典型表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畸胎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蔡宋琪  强金伟   《放射学实践》2013,28(1):68-7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显示中老年人前列腺外周带、中央带结构特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T MRI对22位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常规T2WI扫描及DTI检查,分析前列腺T2WI特点并根据影像结果对兴趣区(ROI)进行ADC值、FA值及RA值测量,绘制相应参数图及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兴趣区的相应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T2WI示22例前列腺中央带均呈轻度增生改变,信号略低,较外周带混杂,外周带信号均匀高亮,ROI测量以T2WI图为基础,中央带ROI(44处)、外周带高信号区ROI(44处)的平均ADC值、FA值及RA值分别为(1.529±0.206)×10-3 mm2/s和(2.082±0.203)×10-3 mm2/s、0.199±0.084和0.128±0.083、0.167±0.074和0.106±0.071,中央带和外周带的平均ADC值、FA值及R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结论:DTI可以区分及评估前列腺中央带及外周带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均属于无创性MRI功能成像技术,分别通过分析组织扩散系数的差异和对组织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来描述病变的特征,实现了影像检查技术从形态学到功能学的转变,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其原理及其在卵巢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struma ovarii,SO)的多排螺旋CT(MDCT)和MRI表现,总结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D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图像分析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囊实性比例、强化幅度等。结果10例SO均为单发附件区囊实性肿块,9例为多房囊实性肿块,3例伴高密度囊腔,MRI显示大部分囊性成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中1例含高密度的囊液在T2WI呈极低信号;6例病灶实性为主,平扫肿瘤边缘显示欠清,增强后轮廓清晰伴实性病灶明显强化(CT增强幅度平均87.5HU)。此外,9例伴有盆腔积液;3例伴钙化,表现为实性区及囊壁簇状、蛋壳样钙化;4例合并同侧成熟畸胎瘤。结论SO的MD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当病灶内高密度囊液在T2WI呈极低信号、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同时合并成熟畸胎瘤时,应考虑到SO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卵巢冠囊肿的MRI表现,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0例卵巢冠囊肿患者的MRI图像,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管壁、分隔厚度、囊液信号、增强表现及其与卵巢的关系等影像学特征。结果:50例患者共54个卵巢冠囊肿,MRI检出41个(76%),其中囊肿同侧见相邻或分开的正常或病变卵巢25个(6l%);囊肿边界清晰、壁薄(41/41,100%,平均厚度1.5±0.3mm)、单房(39/41,95%)、囊液信号均匀如水(41/41,100%);囊肿因张力低而形态略欠规则的类圆形或类椭圆形(20/41,49%);最大径大于2.0cm的囊肿易误诊(25/30,83%),小于2.0cm者易漏诊(11/11,100%)。结论:卵巢冠囊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显示病灶同侧卵巢或卵巢病变为诊断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
MR DCE-PWI 及 IVIM-DWI 定量绝经前后正常子宫内膜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MR DCE-PWI)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绝经正常前后子宫内膜微循环变化。方法33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正常的受试者(绝经前21例和绝经后12例)行 MR DCE-PWI 及 IVIM-DWI 检查,分析和比较绝经前后内膜感兴趣区(ROI)的 DCE-PWI 及 IVIM-DWI 定量参数值。结果绝经前后正常子宫内膜的 DCE-PWI 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 )分别为(0.161±0.081)min-1和(0.097±0.054)min-1、速率常数(Kep )分别为(0.285±0.145)min-1和(0.184±0.119)min-1、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60)分别为(20.854±10.695)mmol·kg-1·s 和(10.481±6.253)mmol·kg-1·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VIM-DWI 定量参数真实扩散系数(D)、假性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值在绝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PWI 能定量绝经前后子宫内膜微循环的改变,IVIM-DWI 尚不能代替 DCE-PWI 评价内膜微循环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