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SFH)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与术后康复策略。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闭合复位治疗失败后的GartlandⅢ型SFH患儿23例,采用小切口联合入路(肘外侧+内侧)交叉穿针或外侧穿入2~3根针固定,术后按软组织恢复期分阶段指导功能锻炼,经临床检查及X射线随访,统计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及关节僵硬的发生情况,功能评价标准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结果 1例患儿(就诊时间>9天)发生左前臂坏死转上级医院行截肢术,其余22例改良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2%。2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5.6个月。2例患儿出现神经损伤,1个月后均自行恢复;1例患儿遗留屈曲挛缩畸形,致伸肘在120°以内;3例患儿遗留肘内翻畸形,但肘关节功能良好;2例患儿发生骨化性肌炎。结论儿童GartlandⅢ型SFH的治疗极具挑战性,伤后及时就诊及手术、术中精确复位与可靠固定、术后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常可获得良好预后;延迟手术、反复闭合复位及术后被动牵拉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Supra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SFH)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与术后康复策略.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骨科闭合复位治疗失败后的GartlandⅢ型SFH患儿23例,采用小切口联合入路(肘外侧+内侧)交叉穿针或外侧穿入2~3根针固定,术后按软组织恢复期分阶段指导功能锻炼,经临床检查及X射线随访,统计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及关节僵硬的发生情况,功能评价标准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结果 1例患儿(就诊时间>9天)发生左前臂坏死转上级医院行截肢术,其余22例改良评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1.82%.2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5.6个月.2例患儿出现神经损伤,1个月后均自行恢复;1例患儿遗留屈曲挛缩畸形,致伸肘在120°以内;3例患儿遗留肘内翻畸形,但肘关节功能良好;2例患儿发生骨化性肌炎.绪论儿童GartlandⅢ型SFH的治疗极具挑战性,伤后及时就诊及手术、术中精确复位与可靠固定、术后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常可获得良好预后;延迟手术、反复闭合复位及术后被动牵拉是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微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4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微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获得2个月~5年随访者40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个月,肘关节活动95%恢复到正常,1例肘外翻,无肘内翻,无血管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全部已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微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骨折安全、方便、损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及肱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型钢板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例,肱骨下1/3骨折8例。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未见骨折断端移位及骨折不愈合。结论:Y型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下1/3骨折安全、方便,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12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术中首先在持续牵引下矫正肢体力线,以股骨髁、残留的平台关节面为参照,用骨刀将关节面复位并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然后逐渐加大牵引重量使膝关节间隙略增大,将关节面再次抬高2~3 mm,缺损区域充分植骨,术中及术后保持外翻角5~8°固定。结果12例术中复位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或皮肤坏死。随访6个月至3年,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功能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应准确评估软组织条件,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术中应兼顾骨折和软组织条件;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内固定方法,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随访时间9~43个月,平均时间25.3个月。发生骨折不愈合、95°股骨髁钢板断裂1例,延迟愈合1例,低度感染导致骨折端骨吸收1例,其余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34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3.3%。股骨逆行髓内针固定术后有1例远端1枚锁钉退出,4例晚期出现肢体短缩1~4 cm,6例骨折愈合后膝关节屈曲小于90°。结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术中应充分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邻皮质软骨瘤(Juxtacortical chondroma),又名骨膜软骨瘤,偏心性软骨瘤及外生性软骨瘤等,系罕见而特殊的良性软骨类肿瘤,1952年由Lichtensteia和Hall首先描述,而后于1958年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锁骨中段骨折最适内固定方式。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7年6月426例锁骨中段骨折采用钢丝、克氏针、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对不同内固定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钢丝固定53例,固定失败18例,优良率66.04%;克氏针固定97例,固定失败12例,优良率87.63%;钢板固定276例,固定失败19例,优良率93.12%。结论:钢丝固定锁骨中段骨折不确切,克氏针固定适应症窄,钢板内固定可靠,对抗上肢旋转剪力、内外张力,有利于骨折愈合和锁骨功能的早期建立。在应用的四种类型钢板中:解剖钢板、重建钢板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