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电视纵膈镜在158例食管癌早期患者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以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呼吸道及常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加强呼吸道管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等。15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2例、颈部吻合口瘘8例、纵膈感染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5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蒋妍如 《全科护理》2016,(3):279-280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47例手汗症病人行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7例手汗症病人术后症状消除,平均住院4.7d康复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病人效果满意,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减少心脏术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实验组从组织管理、物品、体位、吸痰、口腔护理等方面采取系统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结果]两组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外科围术期病人采取系统干预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预后差、病死率高[1]。术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加强早期监护可降低病死率[2]。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65例,其中2例病人发生严重多脏器功能衰竭,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女,5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0余年"入院,入院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伴有静脉血液淤滞是外科大手术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有:高龄;肢体瘫痪;血栓栓塞病史;腹部、骨盆、关节、心肺手术;心功能不全;肥胖;使用雌激素;妊娠;长时间制动。静脉血栓如未及时治疗,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绝大多数的深静脉血栓发生于下肢,  相似文献   
6.
化脓性心包炎是由胸内感染直接蔓延、膈下或肝脓肿穿破或心包穿透性损伤感染而来。少数也可由血行细菌播散所致。初起时为纤维蛋白性,然后转为脓型。临床上有发热、壁细胞增多及毒血症表现,同时可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或心包压塞。化脓性心包炎常为其原发病所掩盖而易被漏诊。应用有效抗生素和心包切开引流为主要治疗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纵隔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引发的纵隔感染患者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纵隔感染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引流管的充分引流,保证营养的摄入,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误吸,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总结10例纵隔镜下食管癌术后纵隔感染病人的护理,强调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持引流管的充分引流、保证营养的摄入、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等是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10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减少心脏术后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实验组从组织管理、物品、体位、吸痰、口腔护理等方面采取系统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结果]两组相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外科围术期病人采取系统干预措施,可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二尖瓣闭式分离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开展,在此期间曾行二尖瓣闭式分离术的患者中,大部分再次出现二尖瓣狭窄。由于二尖瓣闭式扩张再狭窄、生物瓣衰败和机械瓣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在心功能尚未失代偿的情况下(心功能≤Ⅲ级),尽早施行瓣膜置换手术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我院2003年3月-2011年2月19例二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