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影响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照顾质量,是影响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该文从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的普适性、特异性评估量表的特性、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国内外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建立和应用本土化测评工具提供借鉴,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青年淋巴瘤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2所三甲医院肿瘤科205例18~59岁的淋巴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重返工作准备度量表、家庭坚韧性量表及一般疏离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其重返工作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重返工作处于前意向及意向阶段占69.76%.家庭坚韧性及其各个维度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正相关,社会疏离与重返工作准备度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分期、家庭坚韧性、社会疏离及是否参加肿瘤康复活动对重返工作准备度有影响(P<0.05,P<0.01).结论 中青年淋巴瘤患者重返工作准备度有待提高,年龄、疾病分期、家庭坚韧性、社会疏离是影响其重返工作准备阶段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医院-社区医务人员的联系,构建淋巴瘤患者诊疗、护理、康复全过程服务,针对性对中青年淋巴瘤患者采取康复干预措施,以提高其重返工作准备,促进重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3.
温华  陈长英  唐涵  陈怡杨  郜心怡  董诗奇 《全科护理》2021,19(22):3069-3074
综述家庭照顾者死亡准备度概念及发展、研究工具、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现状,以期为国内终末期护理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成人依恋理论是对个体基于亲密关系体验而产生的内部工作模式的描述,是阐释个体在亲密关系中应对行为的重要理论之一。该文对成人依恋的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干预现状进行介绍,为基于成人依恋理论进行干预,推动依恋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创造更为和谐的就医环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重返工作岗位是癌症幸存者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标志.本文阐述了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的重要性,并对重返工作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国内外干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我国癌症幸存者重返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安宁疗护强调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对患者进行身心全方位支持,护士是安宁疗护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协调团队及患者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安宁疗护沟通内容、安宁疗护护士沟通中的角色功能及沟通体验,其中角色功能主要是导航者、评估者、教育者、支持者,沟通体验包括矛盾束缚、负性感受及积极影响,并针对性提出改善安宁疗护护士沟通体验的措施,以期为中国安宁疗护护士参与病房沟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安宁疗护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分别以主要家庭照顾者、医护人员、终末期患者为调查对象总结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不同评价工具的优势,为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宁疗护质量评价工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述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灵性的特点、灵性照护的作用、方法,影响因素等,提出应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灵性照护方案,建立跨学科灵性照护团队,开发护士专业化灵性照护教育课程等,以更好地满足其灵性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9.
儿童姑息照护(pediatric palliative care,PPC)可以减轻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已成为生命限制性疾病患儿的照护标准。该文通过综述PPC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国内外PPC的管理实践,提出促进中国PPC发展的策略,旨在为PPC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心理痛苦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住院中青年淋巴瘤患者145例,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疾病认知问卷简版(BIPQ)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估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负性疾病认知程度和恐惧疾病进展水平。DT≥4分为显著心理痛苦(4~6分为中度心理痛苦、7~10分为重度心理痛苦)。结果: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为81.4%,中度检出率为42.8%,重度检出率为38.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PQ和FoP-Q-SF得分与心理痛苦得分正向关联(β=0.27、0.28,均P<0.05),已婚、家庭月收入较高的患者其心理痛苦程度较低(β=0.25、-0.16,均P<0.05)。结论:中青年淋巴瘤患者的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高,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疾病认知和恐惧疾病进展是心理痛苦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