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气通于肝     
风气通于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董薇红(200233)关键词:风气,肝古代医家由“天人相应”的观点,提出了“风气通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风伤肝”(同书《五运行大论》)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确立,不仅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而且对后世医学有重要启迪。一...  相似文献   
2.
1 方法介绍 A组:牵引仪,采用日本产的 SD-501型自动式全自动间隙牵引仪,患者多取坐式牵引,头晕严重者先卧位牵引 2~ 3次,症状缓解后仍坐式牵引,牵引角度依据颈椎 MRI或 X线报告决定。颈椎呈反屈者,采用垂直颈牵,多数人采用前倾 10°。?20°,牵引 30s,间隙 5s,牵引时间共 20min,牵引重量从 10kg起始,依据患者体重及耐受情况,每次牵引力增加 1~ 2kg,加至 13~ 25kg,牵引力一般不超过 25kg, 1个疗程 5次。短波治疗仪是采用日本产 K-50型,输出功率 50W,频率为 27、 12MHZ,两个 10cm× 10cm正方形极板并置于颈后,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促进技术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的综合治疗,与单纯促进技术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上述方法治疗的功能评定均采用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两种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患者的综合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综合性康复措施优于单纯本体促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影响下腰痛治疗效果的原因很多,探讨由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术后的运动疗法,对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患者58例,男27例,女31例;年龄18~66岁;慢性腰痛时间2~42年,平均29年。治疗采用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及术后竖脊肌功能训练的方法。结果:58例患者术后经1~28个月,平均1.5个月康复功能训练后,术前久坐、久站、长时间行走、长时间固定姿势卧床及长时间弯腰后腰痛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55例,缓解3例。术前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内压在静息、运动中和运动后6min内分别为(1.4±0.1),(24.9±1.5)和(1.8±0.2)kPa,术后分别为0.9±0.1),(21.6±1.6)和0.9±0.1)kPa,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04,2.32,3.21,P<0.05或0.01)。超声多普勒表明腰骶部骨骼肌内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分别增加(0.17±0.02)kHz和(0.09±0.01)kHz(P<0.05)。结论:腰骶部慢性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采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及术后竖脊肌功能训练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1例肱骨骨折愈合后进行肘关节功能训练过程中二次发生尺骨骨折的原因,说明骨折患不能盲目进行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科学地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蛋白组分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率散射比浊法现已广泛用于多种蛋白的检测,但配套的进口试剂价格昂贵。我们经过实验对比,自行配制相应的试剂,在与美国贝克曼(Beckman)公司的免疫化学分析系统(ICS)试剂对比的基础上,经三年多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13种血清蛋白检测在各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种血清蛋白检测在各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董薇红,滕天申,吴昌烈近年来,有关单项或几项血清蛋白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报道甚多,但用同步检测多种血清蛋白以诊断和判断肝病患者的预后价值尚少报道。本文报道同步检测104例各型肝炎患者的13种血清蛋白含量,并探...  相似文献   
8.
微波治疗褥疮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5~90 岁,平均年龄 58岁。病程 1d~1个月,平均8d,褥疮部位在背部、臀部、骶部、足跟部等。褥疮面积最大为 4 cm×5cm,最小 1cm ×2 cm。治疗组与对照组情况相似。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法,抗生素静脉注射,局部换药,口服活血化淤生肌中药汤剂及能量合剂。微波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微波辐射治疗,采用JF~28型微波治疗仪(上海涌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待微波治疗仪预热3min后,将辐射器用一次性无菌食品袋套好,以防交叉感染(每个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动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训练(康复组,n=40)和单纯服用中西药(对照组,n=40),两组均服用中西药,康复组给予主动关节功能训练,随访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评估1次。结果:康复组在关节疼痛数(6.76&;#177;3.30)、关节压痛指数(7.76&;#177;3.91)、关节肿胀指数(4.45&;#177;2.33)和功能独立性(35.50&;#177;9.80)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lt;0.01)。结论:中西药结合康复训练能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主动活动度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结合内服中药治疗,与单纯服用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关节疼痛指数、压痛、肿胀指数及功能独立性方面的比较。方法 80例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均服用雷公藤浸膏片、强力天麻杜仲丸。一组介入康复训练(康复组),一组单纯服用中药(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个月,评估两次(治疗前及治疗后备一次)。结果 康复组的病人在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明显减少。而在功能独立性评定方面的改善要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经t检验P<0.01,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服用中药的同时,介入康复训练比单纯服用中药的病人能更好地消除水肿,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粘连,预防畸形,减少并发症,改善日常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