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玉梅 《当代护士》2004,(10):50-51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重者累及瞳孔区,可造成严重视力障碍.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双塔区城乡人群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及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07-09/13对辖区内部分城乡人群进行“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取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需施教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包扎双眼、半坐卧位、用药、饮食四方面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对各项治疗护理项目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门诊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状况,分析依从性差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0例局部用药治疗的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青光眼门诊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好的占25%,依从性差的占75%,并且局部用药依从性与其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滴眼次数、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显著关系(P<0.01)。结论 青光眼患者普遍局部用药依从性较差,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提高青光眼患者的局部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的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方法将27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实验组1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措施.结果 实验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措施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施行长期氧疗主要生理性改变,分析比较了国外关于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死率、肺功能、睡眠和运动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目前主要的氧疗指征,并进一步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施行长期氧疗可能的获益及如何预测长期氧疗的效果,从而提高对长期氧疗的全面认识.
Abstract:
This artical describes the major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Analysis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on mortality in COPD patients, pulmonary function, sleep, exercise and other aspect in foreign countries, introduce the current main indications for oxygen therapy, and discussed futher in benefit of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how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thereby improving the overall knowledge of the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并确定2002-2008年杭州地区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势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或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02-2008年杭州地区分离的31株伤寒沙门菌、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并分析.结果 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个PFGE型,P1型和P2型属于同一个克隆系,99.0% (400/404)菌株属于该克隆系,其中P1型菌株占该克隆系菌株的93.3% (373/400).31株伤寒沙门菌株存在高度多样性,可分为14个PFGE型、28个MLVA型(分辨率90.3%)、3个MIST型.根据MLVA各型靶位点多态性差异,本地区流行的伤寒沙门菌株与东南亚地区菌株相近,但与欧洲菌株差距较大,呈高度多态性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TR1、TR2、Sal02可作为本地区伤寒沙门菌株的检测标志.伤寒沙门菌株MLST型别包括了目前国际上发现的所有3个型别,但以ST2型为主(23/31,74.2%).结论 近年杭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由同一亚系菌株感染所致,但本地区流行的伤寒沙门菌株呈现高度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的特殊性,探讨并阐释其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的特殊考虑。方法: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监管机构发布的局部给药局部起效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及相关文献、梳理相关药物研发情况和审评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和专家研讨意见,探讨了不同注册类型下局部药物临床研发的技术标准。结果与结论:申请人应基于药物临床需求和研发背景,制定相应的研发策略。对于创新药,除遵循创新药开展临床试验的一般考虑外,还应结合药物的剂型特点、给药途径、应用部位等,开展特定的研究。同时因局部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存在采样等技术难度或伦理问题,药学质量研究和全面的非临床研究尤为重要;改良型新药需结合改良前同活性成分药物的临床数据基础,开展必要的探索性和确证性试验,以证明改良型新药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临床优势;局部给药局部起效的仿制药,则需在与原研参比制剂进行药学、非临床方面充分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开展必要的人体药动学、药效学甚至临床等效性对比试验等,证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耐药性,及其Ⅰ类整合子分布、可变区耐药基因盒与分子进化关系。 方法:采用K-B法检测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检测上述菌株中Ⅰ类整合子携带率及可变区耐药基因盒。采用Clustal X和MEGA软件分析Ⅰ类整合子基因盒中耐药基因分子进化关系。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4.2%~100%,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也高达41.6%~62.5%。62.5%(15/24)大肠埃希菌、67.9%(19/28)阴沟肠杆菌、83.3%(20/24)鲍曼不动杆菌检出Ⅰ类整合子,81.5%(44/54)Ⅰ类整合子呈现为4种单条带谱型,其余为3种双条带谱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耐药基因盒中存在aac(6′)、sad(3″)、aad(2″)、cat(4′)和dfr(7、A13和15)耐药基因,可分别介导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耐药。根据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序列差异,上述菌株携带的Ⅰ类整合子可分成4个分子进化组。 结论:上述肠道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并携带高含多种耐药基因盒的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有4条不同的进化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及其优势基因携带模式,抗生素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的作 用及其与细菌组氨酸激酶的关系。 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法,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了解抗生素诱导及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氯氰碘柳胺抑制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的作用。 结果:6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2种氨基糖苷类和1种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CTX-M]+aac(3)-Ⅱ+mphA 16株(25.4%)和[TEM+CTX-M]+aac(6′)-Ⅰb 13株(20.6%)。24株金黄色葡 萄球菌中检出2种β-内酰胺类、3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aph(3′)(41.7%)或aac(6)-Ⅰe- aph(2)-Ⅰa(25.0%)。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酶、2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 [TEM+SHV]+[aac(6′)-Ⅰb+aac(3)-Ⅱ](28.6%)和[TEM+SHV]+[aac(6′)-Ⅰb+aac(3)-Ⅱ]+mph(17.8%)。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以携带两类或三类药物钝化酶基因为优势模式。1/4 MIC青霉素、头胞噻肟和链霉素,能诱导3种β-内酰胺类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该诱导作用可被氯氰碘柳胺 所抑制(P<0.05)。 结论:上述临床常见病原菌多携带多类药物钝化酶基因并存在不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低浓度抗生素可能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但可被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所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