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HA—rhBMP2复合物诱导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峰  王稚英  葛一鸣 《山东医药》2010,50(14):32-33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HA)复合基因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MSC行体外成骨诱导,接种与以钛模板为外支架的HA中,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自体肩胛骨。将18只兔随机分为两组,各9只。实验组以组织工程化骨方式成骨,对照组以自体骨方式成骨。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处死3只动物,行组织学、影像学检查和骨保护素(OPG)活性测定,观测体内异位成骨情况。结果术后第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骨痂灰度值和OPG阳性细胞表达率比较,P均〈0.05;术后第8、12周,新骨灰度值、OPG阳性细胞表达率两组均相近(P均〉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两组骨痂灰度值越来越高、OPG阳性细胞表达率越来越低(P均〉0.05)。结论用HA—rhBMP2复合物诱导MS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异位成骨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 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背景:在口腔组织工程学中,由于颌面骨形态复杂,不规则,而且颌骨支撑着颜面部,与容貌有很大的关联。这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恢复功能而且要恢复原有形态,而且精密的修复形态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与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上颌骨牙槽嵴缺损,并覆盖个性化钛模板作为外支架维持新骨塑形的可能性。 方法:体外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复合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自体牙槽嵴缺损处,外加个性化钛模板,术后4,8,12 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X射线、常规组织学检查,观测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作用。以缺损区植入回收自体骨屑者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术后第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灰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第8,12周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4周与术后8周,术后8周与术后12周新生骨灰度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常规组织学染色显示,在术后4周时,实验组成骨作用逊色于对照组。当生长到第8周时,两组成骨基本无显著差异。说明此法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效应显著,个性化钛模板起到屏障塑形作用,促进新骨按特定形状生成。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骨;颌骨缺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个性化钛模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朝阳市某医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咬合重建及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永久性修复后6个月和1年时,患者的咀嚼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7%和9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下颌关节功能D 0级分别为27例(90.0%),26例(86.7%),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价A级的患者分别为27例(90.0%),25例(8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能促进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主要生理功能的恢复,近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自体骨、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技术可修复颌骨缺损,但由于新骨形成周期长、骨替代材料及骨诱导再生膜吸收快,缺损区新骨的体积和塑形受到影响.目的:探讨个性化钛模板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自体骨在兔上颌骨牙槽嵴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制作长10 mm,高5 mm的上颌牙槽嵴骨缺损,实验组骨缺损区由自体髂骨颗粒及缺损区制作中产生的自体骨颗粒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表面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对照组缺损区只覆盖个性化钛模板并螺钉固定,缺损区不充填任何骨移植材料.观察术后4,8,12周的新骨生成情况、X射线表现及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时,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8及12周时,两组形成的新骨无明显区别.经配对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周时新骨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在术后8周和12周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体骨及纳米羟基磷灰石可很好地修复上颌牙槽嵴缺损;个性化钛模板可起到屏障膜和新骨形成外支架的作用,有利于新骨的塑形.  相似文献   
8.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及附着丧失是导致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细胞因子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形成新附着。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利用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传代后细胞进行组织来源鉴定,通过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定性分析,并加入生物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进行增殖诱导,采用MTT法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与结论:加入质量浓度为10 μg/L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细胞增殖加速,在加入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后,实验组的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口腔组织工程学中,由于颌面骨形态复杂,不规则,而且颌骨支撑着颜面部,与容貌有很大的关联.这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恢复功能而且要恢复原有形态,而且精密的修复形态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与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上颌骨牙槽嵴缺损,并覆盖个性化钛模板作为外支架维持新骨塑形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复合透明质酸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自体牙槽嵴缺损处,外加个性化钛模板,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分别进行X射线、常规组织学检查,观测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作用.以缺损区植入回收自体骨屑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术后第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灰度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12周其新骨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周与术后8周,术后8周与术后12周新生骨灰度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组织学染色显示,在术后4周时,实验组成骨作用逊色于对照组.当生长到第8周时,两组成骨基本无显著差异.说明此法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体内成骨效应显著,个性化钛模板起到屏障塑形作用,促进新骨按特定形状生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