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脉性出血急诊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2例不同病因、部位引起的动脉性出血于数字胃肠机上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在行动脉性栓塞治疗后立即止血,其中20例一次性成功止血,有效率91%,无器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急诊动脉性出血在基层医院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支气管动脉(BA)的三维解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79例患者行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BA清晰显示病例,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等后处理技术,通过薄层轴位图像及重建图像观察和分析BA的相关三维解剖学特征。结果79例患者中,BA共清晰显示189支,其中右侧99支,左侧90支;较为常见的是R,L,(59.4%,47/79),R2L1(17.7%,14/79);右BA主要起源于右肋间后动脉(80.O%,79/99)和胸主动脉(18.0%,18/99)。开口位于胸主动脉的右侧壁,右前侧壁及前壁,左BA主要起源于胸主动脉(92.O%,83/90),开口位丁胸主动脉的前壁及前侧壁,BA左右共干起源的24支,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异位起源的9支(0.05%,9/189)。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BA,有效评价BA的三维影像解剖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清晰的BA三维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外伤引起肠道穿孔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肠道外伤性穿孔的表现。方法收集12例有明确外伤病史、进行了CT检查且手术确诊的肠壁穿孔,回顾分析MS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CT表现:腹腔或(和)后腹膜腔及肠壁周围局限性积液10例,肠系膜血肿11例,腹腔局部管壁增厚、间隙不清12例,气腹5例,肠壁内小气泡2例。结论MSCT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合并肠腔破裂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50例(60)侧.结果 50例经临床6 ~ 48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91.4%,血管造影改善率87%,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96.6%.9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 介入导向靶血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结肠穿孔是一种常见急腹症,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急性结肠穿孔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往往引起严重的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1])。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急性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病因、好发部位、急诊诊断和手术方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55例由临床与手术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20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对所有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5例中,起初CT平扫正确诊断50例(90.9%)外伤性脾破裂。增强扫描的20例全部(100%)得到正确诊断。在CT平扫像上,外伤性脾破裂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及弧形高密度影,而CT增强扫描显示了脾脏内或表面不规则撕裂口、脾内未强化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49例(89.1%)患者伴发腹腔积液。早期或轻微脾破裂时,腹腔积液主要见于左侧结肠旁沟及道格拉斯窝。38例(69.1%)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或组织损伤。结论多层螺旋CT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率高等优势。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条件下,对比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及合并症的检出率,并能正确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肛瘘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敏感性及其对于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采用0.35T对临床诊断的60例肛瘘患者的影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MRI对肛瘘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为89%,脓肿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肛瘘内口、外口、瘘管走形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对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穿孔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图像,评价游离气体的位置、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镰状韧带征和肝圆韧带征与消化道穿孔位置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穿孔的游离气体位于结肠下区的概率(7/42,16.7%)显著低于下消化道穿孔(18/22,81.8%),而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穿孔的游离气体出现在结肠上区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出现在上消化道穿孔的概率(27/42,64.3%)显著高于下消化道穿孔(8/22,36.4%,P=0.03),而镰状韧带征和肝圆韧带征出现在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穿孔患者中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显示游离气体的位置对鉴别消化道穿孔位置有重要价值,门静脉周围游离气体征提示消化道穿孔位于上消化道,结肠下区游离气体提示穿孔位于下消化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溶栓加术后中草药联合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术后服中草药,以活血化淤、行气通络为主,以补骨健骨、消肿止痛为辅原则治疗,辩证施治。共32例(35)侧。结果:32例经临床6—24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法评价判定,优良率90.65%,血管造影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促进骨质修复。临床症状,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活动度增加或自如,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微循环障碍引起,介入导向溶栓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加术后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疗效,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