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肿瘤的新类型范 娣近年来由于在卵巢肿瘤的诊断中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发现了一些新类型,对以往的分型也有一些新见解,其特点是通过电镜或免疫组化等手段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肿瘤的组织来源及所产生不同激素的种类。根据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及其排列方式,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2.
抑制素对性索及滋养叶细胞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抑制素的生化特性、组织的免疫组化表达率及在妇产科领域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分别对子宫类似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瘤样病变、预痫胎盘及滋养层细胞肿瘤及可能来源于午非管的肿瘤 ,测定肿瘤组织中α 抑制素的表达率 ,阐述其对上述病变或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子宫内膜间质肿瘤WHO(2003)新分类,包括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SN)、低恶度子宫内膜间质肿瘤(LGESS)、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ES)、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平滑肌肿瘤。强调瘤细胞类似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围绕螺旋小动脉为特征,皆能向平滑肌、性索样、腺性、纤维黏液样、纤维样及上皮样分化。瘤细胞可分别表达中性内肽酶,雌孕激素受体。平滑肌动蛋白,抑制素。CD99及Vim。细胞遗传学证实,该瘤第7号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呈JAZFI/JJAEI融合基因。阐明上述4型肿瘤与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的鉴别。LGESS复发及转移分别约为45%及33%。治疗方案首选手术根治,术后辅孕激素治疗。ESN属瘤样病变。局部切除即获痊愈。LGESS5年存活率约为85%.UES恶性度极高,2年内死亡率约33%。  相似文献   
4.
卵巢小细胞癌分高血钙型及肺癌,其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及预后皆不相同,组织来源亦不同于卵巢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性索肿瘤或原始生殖细胞肿瘤,故在世界卫生组织卵巢肿瘤的组织分类中列入组织来源未定肿瘤组内。  相似文献   
5.
子宫体肿瘤分类(200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皮肿瘤和相关病变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伴鳞状分化的变异型  绒毛腺性变异型  分泌性变异型  纤毛细胞变异型 黏液性腺癌 浆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 混合细胞腺癌 鳞状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其他子宫内膜增生 非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  复杂性 (腺瘤性 ) 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  复杂性子宫内膜息肉他莫西芬 (Tamoxifen)相关病变间质肿瘤子宫内膜间质和相关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度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平滑肌肿瘤 平滑肌肉瘤  上皮样变异型  黏液样变异型 恶…  相似文献   
6.
1表面上皮-间质肿瘤 1.1 浆液性肿瘤;恶性 腺癌;表面乳头状腺癌;腺癌纤维瘤(恶性腺纤维瘤);交界性 乳头状囊性肿瘤;表面乳头状肿瘤;腺纤维瘤,囊腺纤维瘤  相似文献   
7.
妇女盆腔、主动脉旁、网膜淋巴结内"苗勒氏腺性包涵囊肿",其发生率由5%~20%不等,现较普遍认为由间皮陷入淋巴结内化生而来,因淋巴结内"腺性结构"衬复苗勒氏上皮,多数呈输卵管上皮分化,少数呈宫内膜或宫颈上皮分化,偶可衍化为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上皮或癌变.因此,需与淋巴结内子宫内膜异位症、转移癌鉴别,若出现于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伴淋巴结内"苗勒氏上皮或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上皮腺性包涵囊肿",并不影响患者预后,但伴网膜浸润性种植或/及淋巴结内"苗勒氏腺性包涵囊肿"癌变,则影响预后,需进一步根治性手术及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1例起源于阴道的骨骼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ES/PNET),结合文献资料,复习其临床、病理、超微结构、免疫表型、细胞基因、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法该病例选白天津市病理会诊中心2001-06--2005-06间的1998例疑难病理标本,经常规制片,HE染色,又辅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阴道肿物呈带蒂息肉,由幼稚核深染小圆细胞组成,免疫组化呈神经及肌源性双向免疫表型,病理诊断阴道原发性ES/PNET。结论 ES/PNET诊断标准除原始小细胞外常向神经分化,必须具备免疫组化CD99及神经内分泌标记2项以上阳性,细胞遗传学分析有染色体易位t(11;22)(q24;q12)。  相似文献   
9.
范娜娣  王展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130-133,i0015
目的 探讨卵巢妊娠黄体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从临床症状、生化测定、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观察1例卵巢妊娠黄体瘤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妊娠终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呈结节性增大,由肥硕黄体细胞组成,行双侧卵巢肿物剥离术,经冷冻切片确诊。术后当日测定血清睾酮值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免疫组化:hPL、α-inhibin(+),hCG(-)。术后1个月血清睾酮值下降5.23 nnml/L。男性化症状逐渐消退,分娩男性婴儿,未见异常。结论 卵巢妊娠黄体瘤罕见,属卵巢瘤样病变,容易漏诊,须与卵巢妊娠黄体、高反应黄体、类固醇细胞瘤、黄素化粒层细胞瘤及克根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CD146(Mel-CAM)的生理学及病理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介绍CD146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的调节,阐述其在发育人群、成年人组织中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进展。探讨CD146在滋养细胞及其病变中的表达和在胚泡种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