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医院细菌耐药状况,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对人选病例的感染部位、细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主要导致感染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易感染的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易感染人群为老年人、患严重基础疾病者。革兰氏阴性菌占74.4%,革兰氏阳性菌占25.6%。结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索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细菌的多重耐药性越来越高,主动外排系统是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目前已知的五种导致细菌多重耐药的主动外排系统,即耐药结节细胞分化超家族(Resistance Nodulation cell Division family,RND),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小多重耐药家族(Small Multidrug Resistance family,SMR),多药和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MATE)和ATP耦联盒家族(ATP binding cassette,ABC)。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引起,其发病率居我国传染病的第二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细菌性痢疾的高发病率在全球属于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地区,据报道全球每年发病超过1.4亿例,导致大约60万例患者死亡,其中60%的死亡人数集中在5岁以下的儿童[1].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志贺菌耐药性逐渐增强,出现了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交叉耐药和严重耐药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分析了济南地区分离到的志贺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分布,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产酶菌株的流行提供有效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妇科门诊病人阴道毛滴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毛滴虫是引起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其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 ,常伴有淋球菌的感染 ,被列为性传播疾病。阴道毛滴虫可吞噬淋球菌 ,是淋病单用青霉素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我们对本院妇科门诊病人中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连续 3年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标本来源  15 2 0份标本均来自 1996年 1月~ 1998年12月妇科门诊病人 ,其中 5 6份同时进行阴道毛滴虫和淋球菌的检测。2 淋球菌培养基  T- M培养基 (OXOID公司产品英国 )。3 方法 由妇科门诊医生于病人阴道后穹隆处…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有关细菌L型的报道很多,但对L型菌的丝状(F)型报道极少,现将我们分离的一例报道如下。 一、材料: 1.L型平板:使用改良Kagan培养基,牛肉浸液800ml,蛋白胨20g,NaCl 50g,琼脂8g。调节pH至7.4,10~15 1b 15min灭菌后冷至56℃,加入人血浆200 ml即成。 2.细胞壁染色液:(1) 10%鞣酸,秤取鞣酸10g,加蒸溜水至100ml。 (2)0.5%结晶紫:取4%的结晶紫酒精溶液5ml,加蒸馏水至40 ml,混匀。 二、分离:将脓标本接种血平板,放35℃孵箱培养24h后,长出针尖大小、乳白色,较干燥之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菌体呈长丝状、分枝状、疑为L型菌。进行细胞壁染色,菌体具有程度不同的细胞壁缺陷。随即转种于L型平板进行菌落观察及返祖试验,并用另一L型平板进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整合子介导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志贺菌的多重耐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志贺菌的耐药特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药敏试验筛选可疑产ESBL志贺菌株;通过改良三维试验、E-test试验及相对水解率测定对可疑产ESBL志贺菌进行鉴定;采用TEM、SHV、CTX-M-1组、CTX-M-2组和CTX-M-9组β-内酰胺酶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对TEM和CTX-M-9组全编码基因引物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对产ESBL志贺菌进行结合传递试验,供体菌和接合子用稀释法进行MIC测定。对ESBL菌株进行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的多重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确定耐药基因盒的种类和数量。结果275株志贺菌中有12株为产ESBL志贺菌,其基因型为CTX-M-14和CTX-M-1组;产ESBL志贺菌结合传递试验全部阳性,其结合子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12株ESBL志贺菌只含Ⅰ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含有dfrA17-aadA5耐药基因盒。结论济南地区志贺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由质粒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多重耐药由整合子介导。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感染患者细菌L型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泌尿系感染患者细菌L型检查的临床意义济南市第四医院(250031)苑广盈泌尿系感染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并不困难,但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许多资料表明临床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而细菌学检查多数分离不出病原菌,这可能与支原体、...  相似文献   
9.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种类及耐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种类和耐药特性。方法:采用Etest法对可疑细菌行ESBL检测,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用WHONET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89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产ESBL菌44株,阳性率4.9%。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68.2%、29.5%、25.0%。结论:产ESBL细菌分布广泛、阳性率高,易借助耐药质粒传播,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p-N-LM氨基己糖昔酶(HEX,EC3、2、1、52)是机体细胞内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当肝脏严重受损时,溶酶体膜破裂,大量溶酶体酶释放人血,形成溶酶体酶血症“’.本文测定肝病血清中HEX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研究对象经临床确诊的各种肝病患者共247例(男148例、女99例,女性病例排除孕妇),按病种分成10组。肝炎分组符合1990年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PHC的诊断符合1991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确立的标准,其它肝胆疾患均有影象学及实验室检查佐证。正常对照120例(男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