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苯巴比妥(Luninal)为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用不同的剂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一般认为应用大剂量肘,可抑制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对于肝脏功能或肾脏功能有障碍者,更易引起中毒。因服用或肌肉注射苯巴比妥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报告向少,现将我部医务室所见二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例1 倪某,男性,29岁,已婚。1958年5月23日因全身发痒,两侧手腕、足背出现大块紫斑,来医务室就诊。于该日上午病人因胸闷、胸痛、头痛来门诊治疗,当时印象为神经痛,遂服用匹拉米洞0.2苯巴比妥0.03。服后一小时,患者即诉全身发痒,随即出现紫色斑块,部位是在两侧手腕与足背,奇痒并有烧灼痛,无腹痛及关节痛。既往史:患者于1957年10月8日、11月9日两次曾因胸闷、头痛、不舒服而服用复方阿斯匹林0.42 苯巴比妥0.03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称慢性化脓性副鼻窦炎为鼻渊症。其发病原因为外感风寒,寒淫于肺,郁而化热,肺热上冲,热熏于脑,化浊为涕则为鼻渊;或有脾胃湿热蕴积,影响于肺,上冲于脑成为鼻渊。其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样鼻涕,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等;急性期副鼻窦区尚可有压痛,严重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3.
1972年~1981年我们用电针和电针加穴位注射乙酰谷酰胺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偏瘫52例,疗效比较满意,特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52例病人中,男28人,女24人。发病年龄:50岁以下9人,51岁至60岁20人,61岁至70岁18人,71岁以上5人。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79岁。发病年龄在51~70岁之间者38例,占  相似文献   
4.
例1,女性,38岁。1992年4月27日因心悸作描记。 图示Ⅱ导,P波按序出现,多数P—P0.62~0.72s,少数为1.22~1.26s,为短P—P的两倍。PR间期0.12s,下传QRS宽0.08s,呈Rs型、T波直立。 R_3提前出现,宽0.08s,联律时间0.43s,呈qR型,T波低平伴完全代偿。R_(12)也提前出现,宽仍为0.08s,联律时间0.44s,呈qRs型,T波虽直立但仍较窦性者略低,伴完全代偿。R_3和R_(12)之外形和窦性QRS略异,可判为交界性早搏伴时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