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近年来,我们对34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科2004年1~12月已施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52~73岁。全部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有血管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结果均成功置入支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降低脑梗死患者鼻饲时的误吸率,保证患者营养支持。方法:分析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45例患者中15例发生反流,经改进方法后,患者愈后好。结论:对产生误吸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预防,降低了吞咽困难鼻饲患者的误吸率。  相似文献   
4.
舒珍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87-87
近年来,我们对34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1],入院病例均为首次发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60岁,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62岁,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4例,均伴有偏瘫.两组一般资料及治疗方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NICU住院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病例进行研究,将采集的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4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6株占60.6%,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23.9%,真菌22株占15.5%;其中大肠埃希菌41株占28.9%、肠球菌属21株占14.8%、葡萄球菌属13株占9.2%,多为多药耐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3.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是医院NSICU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真菌的比例有所增加;病原菌耐药性高,且部分呈多药耐药;需加强病原菌流行病学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比例.  相似文献   
6.
叶梅  舒珍 《中国临床护理》2010,2(4):296-297
总结236例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13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其中穿刺点出血和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5例,动静瘘1例,经及时治疗、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精心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以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对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脑梗死患者选择充分、合理、均衡的营养供给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脑梗死”、“肠内营养”、“假性球麻痹”等为主题词,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并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血清白蛋白(ALB)、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A)、血清总蛋白(TP)等四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法的ALB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2.74,95%CI(2.19,3.30);TP值RR=5.62,95%CI(4.35,6.9),P<0.001,TSF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0.94,95%CI(0.51,1.37),AMC值差异有显著意义:RR=1.72,95 %CI(1.25,2.19).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肠内营养的各项营养指标值恢复较好.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疗法对脑梗死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及其他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均顺利通过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9.8±4.0)d.结论 对颅内支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reated by intracranial stent.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during March 2006 to March 2010 were selected, their clin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ll patients passed the treatment process, mean hospital stay was ( 19.8 ± 4.0)days. Conclusions Elaborate nursing to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reated by intracranial st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