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搏(过早搏动的简称)与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时所产生的脉搏不规则、与促、结、代脉象相类似。其共同特点是脉搏跳动节律失常,见有歇止。历代医家均有论述,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对促、结、代脉象形态的描述,经心电图确诊早搏39例、房颤11例、二联律3例、三联律2例,共55例,临证时按中医脏腑、气血、阴阳、虚实进行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揭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经MIS-TLIF治疗30例,PLIF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ODI评分、椎体融合率及滑脱患者回复率。结果 MIS-TLIF组术后1月、6月VAS评分、ODI评分优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P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P0.05)。PLIF组手术时间短于MIS-TLIF组,术后滑脱患者回复率优于MIS-TLIF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评分、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一例肺部感染、一例硬膜囊破裂,MIS-TLIF组术中一例置钉位置不佳及一例对侧神经根激惹,未发生定位错误、神经损伤、手术部位感染、内固定物松脱等并发症。结论 MIS-TLIF组可达到与PLIF组相同的手术疗效,而术后短期功能状态评分优于PLIF组,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腰痛患者7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6.67±1.02)分与对照组(6.71±1.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47±0.36)分,对照组为(3.69±0.53)分,两组患者均出现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56%(1/39)明显低于对照组10.26%(4/39)(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腰痛患者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结合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多数毕夏氏综合征病例,眼均受累。一般眼部表现有反复发作性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血管管腔变狭窄且有白鞘、视网膜出血,病情恶化,甚至眼球萎缩,终而失明。在全身表现有口腔及阴部粘膜溃疡、结节性红斑、静脉栓塞、皮肤脓疡、关节病及皮肤非特异性过敏等,如中枢神经系统被侵犯,生命预后极其严重。70年作者报告11例,用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瘤可宁)治疗,病情控制。本文报告其中5例追随观察情况,并增加9例,共14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剥脱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历史背景多年来关于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有许多描述和命名,Vogt(1925)首次提出老年性晶体囊膜剥脱和晶体囊膜性青光眼(Senile exfoliation of the lens capsule and glaucoma capsular),以后又有老年性炎性青光眼(Glaucoma senilis),晶体囊膜假性剥脱(Pseudoexfoliation of the lens capsule)等名称。电子显微镜研究证实除晶体囊膜外,眼的其他结构如房角小梁、睫状体、虹膜、结膜等都存在着剥脱物质。晶体摘出后,剥脱物质仍存在于玻璃体前表面,说明晶体囊膜并不是剥脱物质的唯一来源。鉴于眼的多种结构被累及,所以Sunde(1956)称之为剥脱综合征,这个名称是迄今为止最能为大家所接受的。Eagle等(1979)发现睫状体后短动脉被累及,提示剥脱综合征是一种基底膜疾病,因而命名为基底膜剥脱综合征(Basement Membrane Exfoliati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6.
开创防盲治盲的新局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防盲工作的国际化和区域间合作的加强 ,防盲治盲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其重要性已远远超出眼科学本身的涵纳范围。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 ,已取得很大成绩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1982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 2 4届国际眼科学会和第 2 7届美国眼科年会联合大会上 ,大会主席Maumene教授在开幕词中指出 ,“今后召开任何眼科年会 ,首先要报告防盲治盲工作情况”。他的讲话语重心长 ,意义深远 ,体现了一位眼科学泰斗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应该积极响应Maum…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对称拔牙模式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13.6岁),根据不同的拔牙模式分为2组.实验组拔除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1颗下颌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软硬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2组矫治前、后组内比较显示,颌骨测量项目NAPog角、SNA角、ANB角、MP-SN角均有显著差异;上、下前牙的倾斜度、突度除实验组的LI-MP角外均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项目中,上、下唇倾角,上唇厚度,上、下唇突度,上、下唇长度,Z角和鼻唇角均有显著差异,而下唇厚度、颏沟倾角无显著差异.2组矫治前、后变化量的组间比较显示.仅L1-MP角、U1-L1角的变化量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对称拔牙矫治后,患者的上、下前牙均内收,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自主开发了一种新型Ⅲ类磁力Twin-block功能矫形装置(MOA-Ⅲ),通过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的临床治疗,分析其对青春前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颅面复合体的作用,探讨其临床矫治机制。方法:应用MOA-Ⅲ矫治器对30例(男12例,女18例)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患者进行治疗。另外选取18例(男7例,女11例)未立刻进行治疗并随访半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初始年龄为9岁3个月,平均治疗时间为6.6个月。利用SPSS15.0软件包,应用t检验对40项相关头颅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OA-Ⅲ可对上、下颌骨间关系的调整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上颌骨发生前移并伴随一定的顺时针旋转,下颌骨则发生轻度的后下旋转。下颌骨体及下颌支长度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上颌前牙发生一定程度唇倾,而下前牙发生一定程度的舌倾。软组织测量显示,上唇前移而下唇发生一定程度的后移。对照组除一些下颌骨及软组织的测量项目发生变化外,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与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MOA-Ⅲ矫治器对青春前期轻度骨性Ⅲ类错进行治疗是有效的。其矫治结果主要来自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的前移及下颌骨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白内障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在热带和发展中国家尤为多见。如印度,约40%的盲人是白内障患者。全世界有30000000~45000000人因老年性白内障而致视力明显障碍。美国有31000人,因老年性白内障或其并发症失明。白内障不但影响视力和健康,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如果改进治疗,使白内障的发生年龄延后10年,则每年在美国即可节省医疗费用6亿元。故当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均大力开展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工作。通过流行病学及实验室研究,已证实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理,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青光眼的治疗一直采取药物和手术两种基本方法。自1964年Flocks和Zweng首次将激光引进治疗青光眼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经验,创造了不少好方法,但由于青光眼表现复杂、类型不同、阶段不同以及各家所用方法不同,其结果亦迥然有别,本文将近年来文献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激光虹膜切开或切除术以聚焦光能作虹膜切除术是Meyer-Schwic-kerath(1956)用氙弧光凝开始的,由于氙弧光为一复合白光,过量的热辐射导致晶体和角膜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