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临床资料男,62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半年”收入院。入院行头颅CT示交通性脑积水(重度),排除颅内继发病变。查体:神清,GCS评分15分,颈抗二指,四肢肌力稍高,共济失调明显。完善术前检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压管)。术后症状改善,1周后头颅CT复查脑积水消失,出院。1月后病人因发现腹部切口处皮下包块,约6cm×6cm大小,无肿痛,彩超示皮下积液,腹腔管脱出腹腔于皮下,考虑系腹腔管脱出,再次沿原腹部切口进入,见皮下约50ml水样物,系脑脊液。分流管腹腔端完全脱出腹腔外位于皮下,于原腹膜切口处重新置入腹腔管,同时于置入处适当固定分流管,并将…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已广泛用于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近年低分子肝素亦用于DN的治疗,为此我们联合应用两者,以观察对早期DN患者UAER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于四个月前左头顶部不慎撞于门框上,当时无明显不适,近一周感头晕,行走时不稳,向右侧摔跤次数多。查体:右侧上下肢肌力下降。入院时头颅MRI示左额颞枕部梭形改变,T1像高密度影,T2像低密度影。起初在局麻下行左顶钻颅,抽出褐色液体约5ml,术中见硬脑膜增厚,挑开硬脑膜困难,质韧。后改全麻下插管行左顶枕部骨瓣开颅,见血肿腔内黄褐色粪土样物质充盈,约80ml,予以清除。取其部分送病理检查,报告:血肿包膜纤维肉芽组织含铁血黄素及钙盐沉积。术后症状缓解,治愈出院,一月后头颅CT复查示脑复张好。2讨论机化型慢性硬脑膜下…  相似文献   
6.
<正>血糖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血糖仪由于检测血糖快速、简便,已经被广泛用于急诊患者血糖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监测。但POCT血糖仪分散于各病区及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结果的可靠性一直备受争议。按照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的要求,医院应制定床旁检测血糖操作规范,对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为证明规范化操作培训是必要的,将经培训和未经培训的临床护士床旁检测血糖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徐一玲  胡惠萍 《中国康复》2001,16(3):192-192
随着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发展 ,住院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通过在心身病房多年健康教育的实践 ,针对神经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疾病特点 ,把森田理论[1] 纳入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治疗效果和预后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身病房 1 998年 1 0月 - 1 999年 1 0月收治的神经症患者 48例 ,男 2 1例 ,女 2 7例 ,年龄 1 8- 67岁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 6个月 - 2 0年。1 .2 方法 利用集体心理治疗或座谈会的形式向患者介绍森田理论的知识 ;在患者的康复期运用森田理论 ,结合患者的个体性格特征和具体病情给…  相似文献   
8.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为25%~87%[1],主要表现为:尿频、排尿不尽、尿失禁、排尿费力、下腹部胀痛等,病程长者可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肾功能不全,常合并顽固的尿路感染.现就我院治疗的3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见到空地,总想种点什么”——这大概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民族属性。种花种菜,都只能算是常规操作,如今流行种点不一样的:好看好玩还好吃的蘑菇。买个菌包,放在角落,定期洒点水,不过三五天,蘑菇就噌噌噌地长。一个菌包能采个三五茬,或炒或煮,或涮火锅,心满意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的RICU患者60例,按照行机械通气的湿化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气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指标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3.3±1.2)次、气道出血3次、无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3±23)次、平均带管时间(9.3±2.4)d、平均住院时间(23.7±11.0)d、住院费用(2378±230)元;对照组平均刺激性咳(6.8±1.5)次、气道出血8次、痰痂形成4次、吸痰次数(92±25)次、带管时间(14.3±2.7)d、住院时间(30.3±14)d、住院费用(3498±242)元,两组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3973,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较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