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肾移植术后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肾移植患者并发尿路上皮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自1998~2003年肾移植患者1293例,术后发生尿路上皮恶性肿瘤21例(1.6%)。男4例,女17例。17例原发病为慢性问质性肾炎。发生尿路上皮肿瘤距肾移植6~62个月,平均26个月。其中膀胱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癌6例,单侧肾盂或输尿管、膀胱癌8例,双侧肾盂输尿管癌1例。10例上尿路肿瘤发生部位与移植肾同侧,4例发生于移植肾对侧。临床症状以无痛性肉服血尿和反复泌尿系感染为主。19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1/3并辅以局部灌注化疗。结果 2例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分别于发现肿瘤5、8个月死亡。余19例现已随访2~5年。13例肿瘤复发,复发部位为膀胱或对侧原。肾、输尿管。所有患者在免疫抑制剂减量期间均未出现急性排斥。2例因切除移植肾恢复透析,17例肾功能正常。结论 慢性间质性。肾炎导致。肾功能衰竭的。肾移植患者和女性肾移植患者易发生移植后尿路上皮肿瘤;移植肾同侧上尿路较对侧好发肿瘤;对移植肾对侧为首发的上尿路发生肿瘤者可预防性行双侧上尿路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84,自引:5,他引:79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情况 ,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3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行尿及前列腺液细菌五步培养法、药物敏感试验及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IgA和lgG测定 ,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 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者 74例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32例 (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5例 ) ,表皮葡萄球菌 17例 ,大肠杆菌 10例 ,其它细菌 15例 ;细菌培养阴性者 5 8例。细菌培养阳性者前列腺液中IgG和IgA分别平均为 1.12 g/L和 0 .32 g/L(n =34 ) ,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0 .2 3g/L和 0 .0 2 g/L ,n =37;P =0 .0 31和P =0 .0 36 )。 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 (5 6 .1% ) ,以革兰阳性菌多见 (6 6 .2 % ) ,细菌可能来源于女性生殖道。下尿路细菌定位诊断可简化为“两杯法”。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者的前列腺液中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cAMP和cGMP的影响 ,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将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 (含第 1外显子部分序列 )与脂质转染试剂DOTAP共同转染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原代细胞 ,以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 (1~ 4 8h)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cAMP和cGMP的浓度变化 ,观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内cNMP的影响。 结果 :转染后 ,反义实验组平滑肌原代细胞内cGMP水平 (1~ 6h)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可以增加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GMP水平 ,本研究有助于了解PDE5基因与cNMP在阴茎勃起中的作用 ,并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5型磷酸二酯酶 (PDE5 )的抑制作用 ,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 将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与DOTAP转染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原代细胞 ,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 (1~ 4 8h)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PDE5的浓度变化 ,观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平滑肌细胞内PDE5的作用。 结果 转染后 1~ 6h ,反义组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原代细胞内PDE5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0 0~ 0 .0 14 ) ;转染后 12~ 4 8h ,三组细胞内PDE5的表达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189~0 .96 2 )。 结论 PDE5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PDE5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间共16例肾移植患者接受MZR治疗。5例患者为肾移植术后直接应用MZR,11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从霉酚酸酯(MMF)切换成MZR。全部患者均采用以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本组患者随访期间重点监测用药后血常规、移植肾功能、肝功能、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同时记录患者出现的所有临床不良反应及治疗,包括:各种细菌、病毒感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等。综合评价该药物作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在MZR治疗后3个月~15个月的随访期间,患者全部存活,且移植肾功能良好。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2.5%,未出现难治性排斥。消化道副反应发生少。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高尿酸血症和骨髓抑制,但通过MZR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基本都可以控制,预后好。术后感染方面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Z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具有疗效稳定,副反应程度轻的特点。在严密随访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囊肾患者肾移植术前是否需切除病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在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1192例 ,其中 18例 (1 5 % )为终末期多囊肾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8例多囊肾肾移植患者 ,男性 12例 ,女性 6例 ,年龄 38~ 6 7(平均 4 8)岁。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为多囊肾。合并多囊肝 7例。二次肾移植 2例。术前血肌酐 (SCr)平均 794 6 μmol/L ,均行血液透析 ,透析时间 1~ 4 8(平均 17 6 )个月。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 ,8例腰部疼痛且肾脏增大明显达髂窝 ,其中 6例有反复尿路感染史 ,5例有反复肉眼血尿。此 8例肾移植术前双侧多囊肾切除…  相似文献   
7.
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研究人阴茎勃起功能提供方便的实验材料。 方法 取新鲜尸体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用含 2 0 %人AB型血清的DMEM液作体外原代培养 ,并以免疫组化法鉴定。 结果 经 10~ 14d培养后 ,6个培养瓶内均铺满梭状细胞 ,免疫组化法鉴定确认为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结论 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生长传代 ,并可能成系 ,为阴茎勃起功能的研究提供方便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他克莫司(FK506)替代环孢素(CsA)治疗早期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肾移植术后服用CsA保持肾功能正常6个月以上的患者出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血肌酐SCr>190μmol/L)后应用FK506,严格监测血药浓度使之维持在4~6μg/L。结果18例治疗前血肌酐低于300μmol/L的患者经FK506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其中5例患者(27.8%)血肌酐降至正常,其余患者血肌酐下降幅度均超过50μmol/L,高血压、高血脂及转氨酶异常等状况亦有所改善,随访4个月以上,病情稳定;但10例治疗前血肌酐超过300μmol/L的患者,其中7例肾功能变化不明显,SCr变化幅度在±50μmol/L之间,另有3例在转换治疗后肌酐升高,且幅度超过50μmol/L。结论对于早期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用FK506替代CsA治疗可作为一项有效的临床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受者男性 ,4 1岁 ,因膀胱癌于外院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双侧输尿管腹壁造口术。术后 6年进入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移植肾输尿管暂行“皮肤造口术”。 1个月后在充分的肠道准备下 ,为患者行“低压可控性回肠代膀胱术”。手术情况 :供肾为右肾置于左髂窝 ,供肾动脉与髂内动脉对端吻合 ,供肾静脉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输尿管皮肤造口内置双腔尿管引流尿液。 1个月后行回肠代膀胱手术 ,下腹部正中切口入路 ,距回盲部 30cm留取回肠 2 5cm ,截取此段回肠作为代膀胱肠段。代膀胱肠段折成U型 ,系膜对侧缘纵向剪开 ,连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可诱导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哪一种同排斥反应关系更密切,目前国内报道较少.观察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变化,分析不同抗体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12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施行肾移植100例患者中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发生变化18例.通过秩和检验统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分析抗体变化同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8例中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水平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4),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707);9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其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水平升高者7例,其中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该4例患者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丢失;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升高为主2例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降低11例,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降低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降低为主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结论: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易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确的相关性,与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