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高度危险因素。冠心病中除典型的稳定型劳力型心绞痛外,目前临床上已趋向将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这不仅是基于对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深入认识,也表明了这是心绞痛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型,发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病情发展常难以预料,应使患者处于医生的监护之下,必须予以重视。近年来,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关系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低胆红素血症。研究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负相关。本文通过78例UAP住院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以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UAP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001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支气管袖状切除、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成形术等手术方式治疗45例中央型中央型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45例袖状肺叶切除手术治疗,其中主气管、肺动脉吻合双袖状切除术4例,左右各式袖状肺叶切除术41例。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吻合口瘘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1.3%)和手术肺不张(10.2%)。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8%,56%,45%。结论在许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手术治疗仍然是首要选择,袖状肺叶切除和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能最大程度切除肺癌组织,并且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减少全肺切除术的应用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食管癌患者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三角吻合组(40例)采取颈部三角吻合术行食管胃吻合;管状吻合组(60例)采用传统管状吻合。对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肺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房颤、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2组吻合时间,围术期心血管、肺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吻合口瘘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加强颈部换药及支持治疗后瘘口愈合。三角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2.5%,管状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并且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状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李晶  朱学鹏  贺建雄  胡亦蓉 《江西医药》2021,56(11):2000-2003
目的 研究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经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使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脑梗死治疗的91例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患者后,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4h内仍不断进展,考虑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将患者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研究组采取脑梗死发生24h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同时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组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脑出血风险.同时对替罗非班使用持续时间24h、48h、72h,分为A组、B组、C组,进行治疗效果及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替罗非班结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中A组,B组,C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比组各组间出血风险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组间A组、B组、C组间出血无差异性(P>0.05).结论 对于阿替普酶溶栓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4h内采取替罗非班进行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替罗非班持续联合使用的时间24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89.66%)高于对照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黏度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收集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26例,分别采取DWI诊断与MRA诊断,最后分析两组诊断结果。Ⅰ组中,14例急性期CT扫描均未检测出确切病灶,病灶检出率为100.00%。MRI检查在常规TZW1检查图像中,病灶检出率为69.23%。MRA诊断可直接显示动脉狭窄与闭塞26例,其中包括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大脑中动脉狭窄等。大面积脑梗塞早期诊断中采取DWI诊断方法,可掌握病变范围,分辨新旧病灶。采取MRA诊断方法,可观察大面积脑梗塞闭塞的供血脑血管,DWI联合MRA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患者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Lp(α)]是一种特殊性的血浆脂蛋白,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20世纪80年代末,有研究发现Lp(α)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在心脑肾血管血栓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收集6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与40例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Lp(α)水平作比较,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