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儿体重儿转运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具体措施包括现场抢救,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32例均成功转运,治愈出院13例,死亡19例,无一例途中死亡。结论全程监护,尽早转运及应用固尔苏是转运成功及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2-2006年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的36例胃息肉患儿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胃镜检查无异常且病理报告正常的35名对照组儿童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胃息肉组Hp感染率为16.67%(6/36例),对照组Hp感染率为14.29%(5/35例)。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例Hp检查阳性胃息肉患儿经根除Hp治疗,0.5 a后复查胃镜发现4例炎性息肉消失。结论Hp感染与儿童胃息肉无明显相关性。但胃炎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可使部分炎性息肉消失。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及药敏分析,从护理角度探讨预防措施,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对40例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一次性吸痰液收集器从气管插管至患者气道最远端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G-菌55株(88.71%),G+球菌5株(8.06%),真菌2株(3.23%)。其中醋酸不动杆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大肠埃希氏菌11株,肺炎克雷伯氏菌5株,阴沟杆菌2株,嗜麦芽假单胞菌1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5株,白色念珠菌2株,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其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较敏感。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甚多,发病机制复杂,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4.
爱喘乐和博利康尼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于1998年1月~1999年1月以爱喘乐雾化吸入博利康尼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均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收入院,男40例,女10例,年龄0~14mo,临床以喘憋为主要表现,伴有烦躁、呼吸快、鼻扇、三凹征,两肺哮鸣音或罗音等,病程≤3d,发病后均未经治疗,同期收治年龄、临床表现和病程相似的50例患儿为对照组。二、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用0.025%爱喘乐(溴化异丙托品,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提供)0.5ml加生理盐水2ml…  相似文献   
5.
6.
邵素青  李若  陈淼  胡丹元   《护理与康复》2021,20(10):31-36
目的 调查影响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因素,为临床早期康复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09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1周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功能量表、美国国立研究所脑卒中量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非语言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半量化Berg平衡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出院后3个月使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再次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并分为良好组、不良组,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出院后3个月,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良好73例、不良3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入院1周时的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预测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吸烟史、病灶是否累及皮层、家庭功能、神经损伤严重程度、平衡能力是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45例疗效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达20%,若未及时诊断与处理,常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衰、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存活率及降低后遗症率,对VLBWI颅内出血的预防、治疗及护理已成为当今新生儿监护室(NICU)监护的注意点,也是衡量监护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科2005年4月~2006年8月共收治VLBWI颅内出血58例,通过细心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儿得到早诊断、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体重均<1500g,男35例,女23例;胎龄≤32周38例,33~34周20例。首发症状为阵发性青紫共18例,占31.03%,表现为呼吸不规则或反复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兴奋激惹现象17例,占29.31%,…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应用持续枕颌带牵引治疗34例小儿寰枢椎半脱位的护理体会。牵引过程中患儿绝对卧床,保持有效牵引,重视安全管理,防止呼吸道受压,注意视力保护和饮食护理,加强与患儿沟通及家属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出院宣教。本组经过2~3周牵引治疗,33例治愈,1例转院。  相似文献   
10.
总结11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内滴入结合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的护理体会。PS结合NO吸入治疗PPHN疗效显著,11例患儿治疗4~7d撤除呼吸机,均治愈,未出现不良反应。护理过程中注意正确清理呼吸道;配合医师使用PS;重点加强NO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及气道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血压、SpO2变化及循环系统症状;密切观察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